社會議題
-
福音叫人有活著的勇氣:在三重失去中再思福音意義
$94.0$84.6面對香港人「三重失去」的處境,本書從多個角度再思福音對我們的獨特意義,嘗試正視掙扎、迎向傷痛,見證基督的福音如何使人得著勇氣,勇敢生活。 -
牆裡牆外——政教關係(神學對談系列【二】)
$78.0$70.2(神學對談系列【二】)無論是對合一工作有相同期盼的信友,抑或是在神學院接受牧職訓練的神學生,又或是對信仰有所追求,特別是在這些議題渴望有更多認識的讀者,皆推薦你們去細心閱讀這書,書中的觀點與文字必定使你有所啟發。 -
給下一輪廣東歌盛世備忘錄──香港樂壇變奏
$148.0$133.2本書期望在下一個廣東歌盛世之前,記下了2010年後的香港樂壇,經歷過怎樣的日子,才回到很多人再次擁抱廣東歌與香港歌手的時刻 ──從社會背景開始,由大娛樂家至小眾歌手,由創作人至唱作人,由抗疫談到追星,以此作為備忘。 -
扎根本土的宣教:宣教處境化的實踐模式
$230.0$207.0何謂處境化?為什麼宣教需要處境化呢?在近代的宣教歷史中,宣教學學者與宣教士用過什麼處境化的模式來宣教呢?本書回答這些問題。
-
走向結連與共融:關係和群體的聖經反思
暫時缺貨$88.0$79.2耶穌的門徒彼此相愛,不是因為他們來自相同背景,或者本身已經很熟絡。其實初期教會群體是最「龍蛇混雜」的;在當時社會沒有別的群體像教會一樣跨種族、跨階層、跨性別。正因為他們之間的差異這樣大,但卻能靠著基督的愛和平相處,所以便成為了很特別的群體。 -
公共神學與政治經濟:現代社會中的基督徒管家職分
$125.0$112.5本書指出公共神學的重要性,並認為「社會民主」是基督徒思考政治和經濟問題的最佳方式,這基礎理念源自早期神學傳統的結構。另一方面,作者深信所有人都要成為管家:普世之主的僕人。基督徒要成為帶有「職事,的人,並在社團的生活中具有權威。作者致力在當代處境之中,重申、重塑這些傳統,並嚴肅地分析現代制度,探討基督徒如何在現世之中實踐其管家職分。 -
信仰的完滿:神學的公共意義
$115.0$103.5本書兩位作者皆是專門研究「天主教社會訓導」。他們在本書示範了神學如何進入當下的社會處境,信仰如何可能建設公正社會。全書六個議題精準獨特,從三位一體反思個人主義,從創造神學反思環境倫理等等。當我們不斷行動時,也應坐下來看看行動的理論。 -
基督教信仰與公共選擇:巴特、布倫納與朋霍費爾的社會倫理
$115.0$103.5本書探討由巴特早期的辨證神學(約1920年)直到朋霍費爾在二戰時所寫的《倫理學》期間的歐洲新教社會倫理發展。 -
耶穌與非暴力:第三條路
$58.0$52.2Jesus and Nonviolence: A Third Way
拓思系列 23本書深入淺出、言簡意賅地表達了基督教與非暴力抗爭的整體思想,包括耶穌和祂的信息與政治及非暴力的關係,非暴力行動的歷史,以及在別人毫不猶疑地訴諸暴力或恐怖來實現目的時,為何仍堅持採用非暴力手法。 -
信仰與人權:基督教與人類尊嚴的全球奮鬥
$78.0$74.1Faith and Human Rights: Christianity and the Global Struggle for Human Dignity
拓思系列 22本書從具體的人權侵犯的事例(故事)開始,以簡明篇幅縷述人權的觀念和歷史發展,並從哲學及神學的角度證成人權的普遍性,提倡人權踐行的在地性和宗教性,釐清人權與宗教間的誤解,並提倡信徒與非信徒的共同承擔恢復人類尊嚴。 -
信仰市場.消費教會:消費主義與當今教會
$78.0$74.1拓思系列 21在全球市場一體化、資本主義大行其道之下,教會作為地上的屬靈羣體,也難免深受影響:教會講究業績、增長目標,以會眾需求主導;信徒亦為求滿足其屬靈經驗需求,四出「搜購」能滿足自己的崇拜及教會。教會及信徒應如何生根立基,方能抗衡這俗世洪流且活出基督教會的真正樣式?本書將會就文化、聖經、神學、牧養四個向度,來探討這跟現代教會及信徒息息相關的課題。
顯示 13 筆結果中的 1–12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