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出版社
-
擁抱殘疾的教會:群體中經歷醫治和牧養
$108.0$102.6本書的第一部分聚焦聖經描述整全醫治的多重意義,以及福音書中的殘疾人士和病患者的各種需要。第二部分檢視錯誤的解經和信仰觀念,如何對病患者與殘障者帶來負面影響和壓力。第三部分細察主耶穌所帶來整全福音的醫治,包括身體、心理、社會、靈性、群體各方面的醫治。 第四部分審視教會可如何成為醫治的群體,參與耶穌基督的整全醫治。第五部分會做幾個有關方面的神學反思,打好我們對牧養病患、殘障群體的基礎。第六部分會列舉各方面的實踐例子,看教會可怎樣與各類型的病患者及殘障者擁抱同行。 -
「政治神學」抑或「神學政治」?:作為文學批評家的卡爾.施米特
$110.0$104.5本書將梳理施米特一生最重要的文學評論,不僅從詩學角度研究他作為文學批評家的角色並展現其思想進程,同時也尋找其中所顯露出的關鍵問題,探究他以神學為原點的政治學思想是如何一步步陷入他所竭力批判的浪漫化與世俗化之中。 -
沒有道別的再見:面對喪親與哀傷
$88.0$83.6鄭潔明,畢業於香港大學,現職教師。曾修讀中文、地理、教育學和輔導學,經歷人生的鉅變後,發現最重要的其實是愛。相信文字是心靈的通道,喜歡寫作散文和影評。沒甚麼宏願,只求有寬廣的胸襟,盛載生命的考驗和饋贈。 -
爾信燃暗:全球學生群體的生命宣告
$108.0$102.6路加.考雷(Luke Cawley)是非牟利機構萊裡斯(Chrysolis)的總監,這個事工協助機構和教會改進,使耶穌的故事和資訊進入人群。他曾是IFES在英國和羅馬尼亞的全職同工,幫助啟動及發展幾個全新在大學校園裡由學生主導的使命群體。路加同時也是《非基督徒的奧秘:接觸無神論、掛名基督徒和精神追求而非宗教信仰者》(The Myth of the Non-Christian: Engaging Atheist, Nominal Christians and the 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一書作者。 -
你在哪兒:流散與身份尋索
$90.0$85.5這是一本有關猶大人在被擄與流散的過程中尋索其身份的書。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受着文化的挑戰與信仰的衝擊。他們被迫面對政權、偶像和身份的問題。這些挑戰激發他們從信仰根源尋覓其身份價值與踐行信仰的力量,使其在高壓及不友善的環境中保存自己的核心信仰。本書涉獵《以賽亞書》、《但以理書》、《以斯拉記》、《詩篇》及《以西結書》等書卷,不同的聖經作者在被擄與流散的處境中,以迥異的進路來反思身份認同的課題。無論上帝的子民選擇留在巴比倫,抑或決意回歸耶路撒冷,信仰對他們而言都是重要和真實的。上帝是全地的主,無論在哪裡,祂都在!而無論選擇去或留,我們皆可以活出上帝子民的身份。 -
移居.宜居?
$75.0$71.0這書拉近了移民者、留港者之間的距離,也能幫助正預備移民或剛移民者在新環境中活得美好,經歷上主的恩典同在,踏出豐盛的信仰人生。此書可成為牧者們對移居者牧養的參考。
-
聖書的激盪:在漢語語境中使用聖經
$120.0$114.0本書提供的是普世的宣教神學和東西交流史的一個個案。它的時間跨度很長,從七世紀的景教至今有一千三百多年;漢語基督宗教的來源也是很多元的;接收方的文化也是十分多元多變,包括儒家、佛道和民間宗教。 -
攏是為了愛—30則以生命書寫的深情告白
$133.0$120.0在本書中,盧牧師講述一群為台灣默默奉獻一生的人。無論是來自異鄉還是台灣本土,這群人本可擁有所謂「成功」的人生,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另一條路──奉獻與分享的傳愛之路。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階級、職業,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來傳遞愛、散播愛,為我們見證了「給得越多,生命就越豐富」的價值觀。 -
走進靈性修煉的關係之旅:28天與塵一同經歷神的恩典
$48.0$45.6節錄中學部「吾靈修」帖文,配合引人共鳴的塵仔漫畫,讓靈修回歸生活。全書以關係為主軸,分成四部份:和別人、和世界、和自己及和神的關係,帶領讀者思考關係,藉著當中的啟示,恢復在每段關係中的最佳位置。 -
福音叫人有活著的勇氣:在三重失去中再思福音意義
$94.0$89.3面對香港人「三重失去」的處境,本書從多個角度再思福音對我們的獨特意義,嘗試正視掙扎、迎向傷痛,見證基督的福音如何使人得著勇氣,勇敢生活。 -
從釋經到釋人:90篇聖經人物靈修
$118.0$112.1我們都是人物,也活在故事中。我們的故事,又跟神的故事,交錯在一起。人不只是活著,更是活在神的計劃中。本書就像90篇好看的短篇小說,聖經人物走過的路,讓我們更認識神,也更了解人。在路上輕讀,心靈更清新。
-
贏在終點線——修訂版
$135.0$128.0作者陸文慧一向以律師身份推廣「平安三寶」(遺囑、持久授權書、預設醫療指示),然而當自己親身成為患病家人的照顧者,才發現原來代親人作生死攸關的重要決 定,揣摸親人的真正心意,是那麼沉重而痛苦的。這次的經歷令她更深刻體會到這三份法律文件的重要性,因此想以本書為香港日益老化的人口提供急需普及的法律知識。
顯示 111 筆結果中的 25–36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