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鼎新:關於神的名字「耶和華」的改譯問題

許鼎新牧師
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舊約及希伯來文教授

 

一九八四年《金陵協和神學志》的復刊號上,我曾寫過一篇討論舊約中上帝(神)的名稱、名字和屬性的文章。關於上帝(神)有沒有自己的名字,答案是肯定 的。因為出埃及記三13-15明白記載,當年摩西被上帝選召要領遭埃及法老壓迫和奴役的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摩西就向上帝提出這個直接的問題:「以色列人他 們若問我說,他叫甚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甚麼呢?」上帝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耶 和華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裏,上帝首先回答關於上帝自己超越的屬性,祂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說,那自有的打發我來。「自有永有」和「自有的」是中文 和合本的翻譯,希伯來原文卻不是如此,希伯來原文是: ,英文直譯是I am that I am,對應的中文應為「我是那位我是」。「我是」的原文詞根 「是」 (to be, being)代表「存在」。「是」在英語中的三個時態為was, is, shall be。啟示錄一4將這三個時態譯為「昔在,今在,以後永在」。希伯來原文的「我是那位我是」難於表達其深奧含義,而「自有永有」代表了上帝超越時間與空間 的屬性。所以《中文和合本》將I am that I am譯為「我是自有永有的」應是一個合適的翻譯。現在其他多種中文譯本各有不同的譯法,如:「我是創始成終的主宰」(《現代中文譯本》;「我是永恆主」 (《呂振中譯本》);「我是存有者」(天主教聖經)等。而現在所見到大多數英文聖經譯本都保留用”I am that I am”或”I am who I am”。

希伯來文「我是」(I AM)還不是上帝的名字。出埃及記三15首次出現了「耶和華是我的名,直到永遠」。希伯來聖經中「耶和華」這名字是四個輔音字母 。在希伯來文聖經中,這四個字母的名字出現了數千次。在不標有元音的舊約中 相當於英文字母YHWH,歷來被稱為「四字聖名」(Tetragrammaton)。這「四字聖名」讀作 (Yahweh),Yahweh就是上帝原來真正的名字。 與出埃及記三14的 (I AM)同樣出自希伯來動詞詞根 (to be, being),意為HE IS。出埃及記三13-15首先提示了上帝(神)的名字是 ,相應的英文讀音為Yahweh。

摩西十誡中有「不可妄稱你上帝的名字」的嚴肅規定(出廿7,申五11),猶太教徒在讀希伯來文聖經時一遇到 這「四字聖名」時不敢讀出Yahweh,而改讀「阿東乃」(Adonai),「阿東乃」意為「我主」(My Lord)。長期下來,甚至到今天以色列國的猶太教徒,讀經時,就是在已標上元音的「四字聖名」 時,也讀作「阿東乃」(Adonai)。「耶和華」這名稱的出現是在公元六、七世紀時,猶太教瑪瑣拉學者創造出希伯來元音符號後,為要表明「四字聖名」

應讀作「阿東乃」(Adonai),所以把 的三個元音e、o、a標注在「四字聖名」 即 Y、H、W、H之中,拼讀起來,就成為Yehowah(或作Jehovah)。「耶和華」是一個並非上帝原來名字的新名字,是猶太教徒所不懂的名字,它是 猶太教上帝名字的基督教讀法。這個錯讀的事實現在已為基督教學者包括教外研究者所共知,而多數英文聖經譯本(包 括:R.S.V.,N.I.V.,N.R.S.V.,T.E.B.,N.E.B.等等)都已將Jehovah改為The Lord。即按猶太人稱上帝名字為Adonai「主」(Lord)的方式,將「耶和華」改稱為「主」。

時至今日,只有《中文和合本聖 經》還保留著「耶和華」這個名稱。這個起源要追溯《中文和合本聖經》翻譯的歷史,早在一八九一年於上海舉行的一次以外國傳教士為主的「中國宣教大會」。會 上通過了翻譯《中文和合本聖經》的倡議,成立了七人譯經委員會,重要的事是決定以一八八五年問世的《英文修訂本聖經》(Revised Version,簡稱R.V.)成為中文和合本聖經的翻譯藍本。以後歷時廿七年,到一九一九年,和合本新舊約全書終於出版問世。值得注意的,現在還通用的 早期聖經譯本(包括欽定本A.V.)也只有R.V.英譯本保留Jehovah的譯名,而中文和合本的翻譯正是以R.V.英譯本為藍本的。R.V.英譯本的 特點都可以在《中文和合本》中得到體現。採用「耶和華」(Jehovah)的譯名即為其例。

既然今日絕大多數英文聖經譯本都不再用 「耶和華」(Jehovah)這個譯名,而改用「主」(The Lord)來替代,而《中文和合本聖經》卻仍然繼續用「耶和華」這個譯名。從長遠看,為要讓中國教會與世界基督教會關於上帝(神)名字的正確譯名合一「接 軌」,《中文和合本聖經》全面修訂時,出現在《和合本》舊約中數千次「耶和華」這譯名的改譯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加以修正也是理所當然。

綜上所述的結論是:《中文和合本聖經》的「耶和華」這一譯名不是希伯來文原來上帝(神)的名字,它是由代表神名字的四個希伯來文輔音(YHWH)的「四 字聖名」(Tetragrammaton)與「阿東乃」(Adonai主)的三個元音錯誤拼讀在一起產生出來的結果。猶太人從來不知道有「耶和華」 (Jehovah)這個名字,它僅僅是基督教的誤讀!

二、三十年來,出現了幾種中文聖經的新譯本,已根據上述原則將「耶和華」的名字進行了改譯。為方便對照,下面特以中國信徒所喜愛的詩篇第廿三篇的首末句為例:

(1)《中文和合本》:「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
乏……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2)《現代中文譯本》:「上主是我的牧者,我甚麼都不缺
乏……我要永遠住在你的殿宇中。」

(3)《思高本聖經》:「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
缺……我將住在上主的殿裏,直至悠遠的日子。」

(4)《當代聖經》:「主是我的牧人,我甚麼都不缺乏……我
要住在主的殿中,直到永遠。」

(5)《呂振中譯本》:「永恒主是牧養我的,我沒有缺乏……
我必長久住在永恆主的殿中。」

以上幾種中文聖經譯本都是根據英文聖經The Lord譯為「上主」、「主」與「永恆主」的。

此外,另一種改譯是根據上帝名字Yahweh的讀音譯為中文的,已發現有多種譯法:包括「亞衛」、「耶赫維」、「耶畏」、「耶威」、「雅巍」等。這些譯 名都不見於新譯的中文聖經,而多出現在外界宗教知識的辭書上,如「耶赫維」一名為Yahweh的音譯,是八十年代國內出版的《宗教詞典》和《辭海》關於 「耶和華」條目的注釋中創造出「耶赫維」這個譯名。

《聖經原文字典》(台灣王正中牧師主編)第一七三頁關於「耶和華」的注釋為:「耶和華應譯耶威,是神專用的名稱,誤將『耶威』讀成『耶和華』,始於一五二○年的加拉太人,一直沿用到今天。」

中國天主教主教團教務委員會近年在南京愛德印刷公司出版的中文簡體字版《牧靈聖經》中,將「耶和華」譯「耶威」,「上帝」(神)仍作「天主」,因此創世 記二7-9是這樣記載的:「耶威天主用地上的泥土造人,把生命的氣息吹入他的鼻孔,他就成了一個有靈、有生命的人。耶威天主在東方開闢了伊甸園,將造好的 人安居在那裏。耶威天主使地上長出各種好看好吃的果樹,又在園中央栽種生命樹和能使人分辨善惡的樹。」

一九九○年出版的《新耶路撒冷聖經》(The New Jerusalem Bible)不同於多數英文聖經譯本用The Lord替代Jehovah,而是全部以Yahweh替代了Jehovah。以詩篇廿三1為例:

“Yahweh is my shepherd, I lack nothing……make my home in the house of Yahweh for all time to come.”

如按天主教《牧靈聖經》的譯名,試譯為中文如下:「耶威是我的牧者,我一無所缺……我且要將耶威的殿作為我的家,在未來的一切日子裏。」

現在再回到中文和合本聖經「耶和華」聖名的改譯問題。從台灣王正中《聖經原文字典》中建議採用「耶威」,天主教《牧靈聖經》已全面採用了「雅威」,以及 《新耶路撒冷聖經》(The New Jerusalem Bible)英文通譯Yahweh,這三個方面給我們的啟發,我們可考慮把中文和合本的「耶和華」名字改為「耶和威」。選擇採用「耶和威」這譯名替代「耶 和華」原來的譯名,我認為有以下三點顯著的優點:

(1)「耶和威」符合希伯來原文 (Yahweh)原來上帝(神)的真正名字的相應譯音;

(2)從「耶和華」改為「耶和威」只需更動中文譯名末後的一個字。只要把改動的緣由解釋清楚,就容易為中國信徒所接受;

(3)按Yahweh原來名字音譯為「耶和威」,比按照Adonai意譯為「主」或「上主」更為合理,因「主」、「上主」可能與新約的主耶穌基督相聯繫,將聖父、聖子合為同一名字。

今試以「耶和威」的名字用在詩篇廿三篇的首末句為例:

「耶和威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我且要住在耶和威的殿中,直到永遠。」讀下來讓用慣了《和合本聖經》的中國信徒仍覺得順口與改變不多。

《中文和合本聖經》修訂「工程」來日方長,「耶和華」聖名改譯「耶和威」的建議是否適當,很願意得到教內外同工同道與國內信徒的寶貴意見。

 

原刊於《文藝通訊》2002年5月,第二十三卷第三期

0
Wishlist 0
Continue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