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內容簡介
【榮獲2019第二屆「香港出版雙年獎」社會科學類「最佳出版獎」】
無言身教,無言感激
死亡是一個點,生命卻是一條線。在這條線上,遺冊捐贈者選擇在離世後成為「無言老師」,延續生命的意義,帶領我們從死看生,活好當下。
「我曾遇過一位病人,他的家人不多,當感到年齡大了,知道終有一日會離開人世,希望為社會做些事,例如貢獻在醫學教育上。他知道當「無言老師」能夠幫助醫學生,因這軀體能成為學生深入了解人體結構的重要教材,認識各個器官和人體奧妙。在整個過程裡,希望讓學生明白如何尊敬一個人,無論是生是死,每個人都需要有尊嚴,需要受到重視。因為這不單讓醫學生在解剖教學上有學習樣本,並且在學習過程中,學懂如何尊敬別人的遺體,以至學習尊重人的一生。」
——沈祖堯教授
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
作者介紹
陳新安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教育),生物醫學學院副院長(本科教育),新亞書院副院長及通識教育主任,解剖實驗室及「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主管。年輕時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生物學,研究院碩士(解剖學),並於英國牛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長於解剖學,神經科學和發育生物學,專注研究神經軸突生長和引導機制,眼睛退行性和炎症性疾病的防護。教學生涯曾多次獲得中大醫學院最佳教師獎項和校長模範教學獎。近年積極於在社會不同階層推廣遺體捐贈和器官捐贈文化,打破市民對「死無全屍」的傳統忌諱。
伍桂麟,英國註冊遺體防腐師,跨媒體創作人及生死教育倡議者,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解剖室經理。生死教育學會前會長,「香港生死學協會」創會會長,「生死教育」和「陪著你嘔」Facebook專頁版主,數碼電台D100節目《生命21克》主持。年青時於藝術學院界業後,從事設計及藝術教育工作,兼職學習遺體防腐和禮儀師工作。具有數千個遺體防腐和復修個案經驗。近年成功於本港推動「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工餘致力向公眾推廣生死教育,生命教育及情緒關顧文化,宣揚「從死看生,活好當下」。
目錄
推薦序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陳家亮教授
人之所以為人,因為有情/陳偉儀教授
永遠的生命教育花園/蘇振顯博士
百年承傳.大愛人間/王賢誌先生
前言
遺體捐贈——不可能的任務/陳新安教授
第一章 無言身教.知識永存
醫人重要,醫心更重要/陳活彝教授
解剖教學點滴/潘匡杰博士
不能取代的人體標本/鄭振耀教授
無言的支撐者/鄭振耀教授
外科精神,刀下留人/吳兆文教授
通往耳鼻咽喉的微創狹道/張慧子醫生
提高施針信心與準繩度/鍾偉楊醫生
治病無小事/薛詠珊醫生
救護員的新老師/蕭粵中醫生
第二章 死後遺愛.捨身成仁
如何向家人交代及準備/朱雅穎、伍桂池
當至親離世後那天/朱雅穎
讓悼念更人性化/伍桂麟
捐贈者與親屬的生死大問/陳智豪博士
平衡各方意願,以信德面對生死/陳日君樞機
施比受更為有福/黃民牧師
本來無一物,何不獻軀體/傳燈法師
器官捐贈主任看生死/龐美蘭
第三章 逝者永念.無言有愛
關鍵時刻的勇氣/黃可斐同學
感激我遇上/陳翠清同學
夕陽的餘暉/謝珮嘉同學
延續生命的禮物/Billy
十小時生命的老師/陳頌恩
最好的總是無言/陳寶儀
最後一堂生死教育的課/飛飛
莫忘初衷/周卓茵
親愛的爸爸——鄺佐輝/Florence, Jade & Ruby
最美的相愛別離/吳若希
臭皮囊用得著?拿去吧!/鄭佩佩
第四章 無言之友.生死之思
人生列車的完美一程/胡令芳教授
預設照顧計劃也是生涯規劃/陳裕麗博士
從公共衛生看生死/鍾一諾博士
他者的臉容與死亡/龔立人博士
大體解剖的農場/李衍蒨
物件、儀式與「死物習作」/李欣琪博士
園藝治療與無言老師家屬/羅迪
反思生死.毋忘所愛/范寧醫生
我從「站起來」的傷員中看生死/羅尚尉醫生
遺體捐贈與生死教育發展的雙贏關係/梁梓敦
結於無言.終於無憂/李佩怡
安辭在家.身後捐軀/黃志安
Facebook上的生死教育課/莫泳怡
結語
從死看生.活好當下/伍桂麟
參考資料
生死教育及社區資源
喪親者的心路歷程
悲傷關懷技巧
預設醫療指示
遺體捐贈殯葬流程
捐款支持
遺體捐贈意向書
產品資訊
ISBN: | 978-988-8445-85-1 |
貨號: | 130-45851 |
規格: | 平裝 / 244頁 / 17.0 x 23 cm / 0.39kg / 初版 |
出版日期: | 2018年7月 |
出版地: | 香港 |
分類: | 生死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