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既有老年痴呆症患者和家屬的親身分享,也有多位作者從不同角度,拆解老年痴呆症種種疑難,提出專業見解。讓我們與患者和家屬同行,顯出關愛,共覓前路。
本社計畫一系列講座與出版扣連的項目,藉此連繫作者與讀者,透過雙方的互動,使出版物更能牽動讀者的心。這項嶄新的出版形式名為「說.書.會」。「說.書.會」先由作者撰寫文稿,再於講座與讀者分享,經參考讀者的回應後修改,然後編輯成書。首個「說.書.會」的主題為「善別」,而是次的主題為「老年痴呆症」。
從患者的自身經驗說起……
輕度認知障礙的張先生
我會將人生的體會與兒女分享,我對人生的體會很深……
初中期老年痴呆症的陳婆婆
+ 閱讀更多
到了這個年紀,無憂無慮,也不能憂慮那麼多……
中期老年痴呆症的唐婆婆
我沒甚麼病痛,只是腦袋沒記性,自己的兒女乖、聽話就很好了。
從醫學角度探討老年痴呆症 /吳義銘醫生
人往往在困難和絕望裏經歷到愛與關懷,並找到人生新的意義。……或許勞苦擔重擔的人,到愛這裏來,可得着安息。
家屬的心聲 /潘倩儀女士
當爸爸患病之後,我們三姊弟妹反而更加團結,希望藉此分享當中的悲與喜,為同為照顧者的朋友打打氣,共同經歷這場「家庭疾病」!
家屬的心聲 /陳婉雯女士
只有愛才可以推動我們度過每一天,克服種種困難;只有愛才可以對患者不離不棄。
患者和家屬的心路歷程 /錢黃碧君女士
老年痴呆症是一個被社會忽略的疾病,而這個病不單是「個人病」,而是「家庭病」,因一個人患上此病,全家人都受影響。
患者、家屬、親友關係之結連 /戴樂群醫生
社會的進步在乎我們怎樣了解和保障人的價值,「人本照顧」就是人類文明在 21 世紀要面對人類老化的指標和方向。
患者、家屬、親友關係之結連 /龔立人博士
我們需要與老年痴呆症患者共同學習新的語言、新的生活和新的相處,建立新的人格和故事。
如何關懷患者和家屬 /范晋豪牧師
在老年痴呆症患者身上,正正讓我們看到人生本源不能被奪去的核心──愛。
- 隱藏
作者介紹
吳義銘
老人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歷任香港老年痴呆症協會主席、國際阿爾茲海默症協會董事會成員、香港老人科醫學會秘書。
潘倩儀
爸爸於 2009 年確診為老年痴呆症初期患者,2010 年成為中期患者。因其爸爸患上此病,令她三姊弟妹更加團結,支援媽媽照顧「頑皮」的爸爸。
陳婉雯
奶奶為老年痴呆症患者。陳女士肩負照顧奶奶的重任,並經常與其他家屬交換心得。她也參與義工服務,扶持有需要的家屬。
錢黃碧君
香港理工大學活齡學院聯席總監兼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臨牀講師,教授社會老年學及社會工作科目。研究課題:老年痴呆症的家屬照顧、積極樂頤年和長者終身學習。現為香港老年痴呆症協會副主席(外務),也是多間長者機構委員和顧問。
戴樂群
威爾斯親王醫院老人科顧問醫生。1980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是土生土長和本地栽培的醫生,專心於學習老人醫療。2009年獲得倫敦大學法學學士學位。2010年獲調解員資格。現為香港老年痴呆症協會義務秘書。
龔立人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從事神學研究之餘,又作時事及文化評論。著作有《善別——向臨終者和逝者告別》(合著,2010)、《是與非以外》(2010)、《不正常信仰》(2008)、《糾纏的靈性》(2006)等。
范晋豪
香港聖公會西九龍教區諸聖座堂署理主任牧師,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牧者與家屬。
目錄
總序/陳佐才
序/徐珍妮
第1章 忘記了——
患者的自身經驗/黎詠妍筆錄
1. 輕度認知障礙的張先生
2. 初中期老年痴呆症的陳婆婆
3. 中期老年痴呆症的唐婆婆
第2章 病從何來——
從醫學角度探討老年痴呆症/吳義銘
+ 閱讀更多
第3章 與你一世同行——
家屬的心聲
‧攜手共對這場家庭硬仗/潘倩儀
‧從無助到充滿希望的歷程/陳婉雯
第4章 路難行——
患者和家屬的心路歷程/錢黃碧君
第5章 似是故人來——
患者、家屬、親友關係之結連
‧痴呆無懼 人本有義/戴樂群
‧自我、人格與人際/龔立人
第6章 共覓前路——
如何關懷患者和家屬/范晋豪
作者與讀者的互動
‧如何勸導或幫助家人接受診斷?
‧如何處理患者投訴被人偷竊?
‧如何安排患者早晚休息和活動的時間?
‧請工人照顧患者是否可行?還是讓患者入住老人院?
‧老年痴呆症到了某個退化程度,還需要使用藥物減慢病情惡化嗎?
‧患者經常重複問同一個問題,那該如何回應?
‧患者經常說子女沒給他錢而大發脾氣,那該怎樣處理?
‧患者有時胡言亂語,好像在跟過世的家人傾談,我們該做甚麼?
‧家屬是否應該讓患者知道自己有老年痴呆症?
‧患上老年痴呆症後才信主,是否真的得救?
‧怎樣解決家人之間照顧患者的分歧?
‧悲劇不等同於悲觀
‧總結:在家活出生命的光輝
附錄1 不同階段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病徵
附錄2 社區資源
附錄3 參考資料
- 隱藏
推薦
高黄美芸、陳章明、周永新、陳麗雲、林正財、李秀霞、周榮富、
汪國成、賴錦璋、梁智鴻、賴錦玉、蔡志強 聯合推薦
高錕教授自從患上阿爾茲海默氏症以來,我作為他的主要照顧者,每天所面對的壓力實在不少。但我仍然經常上網和閱讀刊物,尋找此病症的最新知識。
香港作為華人社會,相關的中文書籍實在不多,今樂見出版社及幾位有心人,出版《老年痴呆症─與患者及家屬同行》,我推薦照顧者、家人和患者閱讀此書,分享他人的經驗與心得,必有所得着。
高黄美芸女士
高錕慈善基金主席
自己今年要替「馬德里老齡行動計畫」做亞太區的十年評檢,當中一些有關老齡化社會的人口發展需要關注。據估計全球70億人口當中,有7億是60歲或以上;而且人均壽命正逐年遞增至近80歲(按2006年計)。高齡化亦帶來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增長,估計70歲或以上的人有百分之十有老年痴呆症狀,當中卻以亞洲佔最多(共約3000萬),而單是中國就有近2000萬(約佔六成)。然而,我們對老年痴呆症的認知卻是相當不足。
本書可說是對老年痴呆症知識貧乏的「飢民」的及時雨,用字行文不但流暢瀟灑,且言之有物,極富感情,令讀者閱之動容。在解釋本來艱深的醫理時,亦能深入淺出,是近年難得一見兼具教育和趣味一身的讀本!
陳章明教授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
今天,我們對老年痴呆症認識多了,也多了傳媒報導病患者的遭遇,及他們的家屬面對的困難和困擾。我們應感謝高錕教授的太太黃美芸女士給予大眾的啓示和鼓勵。現在這書所說的,不少正是老年痴呆症患者和他們家屬的心聲,也只有真實的故事,才最感人,讓人從絕望中看到盼望的曙光。
周永新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
+ 閱讀更多
對老年痴呆症患者和家屬而言,此書是甚有意義的,也是他們必備的參考資源。家屬要在家中時刻細心照顧患者,所承受的壓力非常沉重。此書從不同角度探討此症,並載有細膩感人的患者和家屬經歷,讓讀者知道如何維持患者和家屬的生命素質。
陳麗雲教授
香港復康會副主席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此書包含了不同專業人士對照顧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經驗分享,好讓我們明白不論是照顧者、醫護人員、社工、專職醫療人員、教會等,都必須齊心配合,才能令患者得到身心社靈的全人關懷。與此同時,務求讓這份關懷延續,我們更應與患者有生命上的接觸,以基督的愛去成就彼此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靈實的老人服務同樣是本着此信念去服事患者,我深願此書能啟發更多基督徒團體關注患者的整全需要,並在服事過程中活出上帝的榮耀,得享上帝的祝福。
林正財醫生
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
此書從基本知識至關係結連至親身經歷,展示了老年痴呆症這「家庭病」的不同層面,有理有情。個人特別喜歡「作者與讀者的互動」,此章涵蓋了家屬最關心的話題,無微不至。
李秀霞博士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服務總監
以前的人不曉得「老年痴呆」這病症,對家中老人的「奇異」行為很不理解─包容的會感到心痛,不包容的引起許多不和。近年,雖然大家對這病症有了較多認識,患者的家人仍感到徬徨和無奈,承受着照顧患者的沉重壓力。對患者和家屬的情況有多些了解,我們就會明白他們的困難,從而給予適切的關懷和幫助。 這書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這病症,各專家的見解、患者和家屬的分享都給予同路人幫助、啟發和鼓勵;親友亦可以透過這書明白患者和家屬的困難,而給予適切的關心和支持。
周榮富牧師
基督教聯合醫院主任院牧
學過便忘,再學再忘。記憶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腦海中不稍作停留,而我們對病者的誤解和歧視,讓他們進一步迷失自我。本書由老年痴呆症患者、家屬、醫生、學者和牧師撰寫,嘗試以不同角度,解構活在遺忘國度的長者,教讀者能撥開迷霧,看見老年痴呆症患者背後的生命熱忱。
汪國成教授
東華學院校長
很高興《老年痴呆症—與患者及家屬同行》的出版,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剖析老年痴呆症。除了看到患者的自身經驗、照顧者的心路歷程,還有學者、醫生的温馨提示,令護老者有所共鳴與從中學習,得到扶持與勉勵。本書不但為患者的需要而設,在照顧的路途上,更幫助患者的家人從困難中舒緩壓力,發放無限關懷與愛心,共邁人生路。
賴錦璋先生
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
醫學科技的發展延長了我們的生命,同時意味着我們必須面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挑戰。人體機能會隨年齡增長而退化,有些人更會逐漸失去記憶,患上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與患者及家屬同行》分享了家屬照顧患者的經驗,以不同角度探討老年痴呆症,提出專業見解,確是一本易讀且實用的書籍。
梁智鴻醫生
前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
「人間有情」,這就是我讀畢了這書的時候浮上腦海的一句話。多位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探討老年痴呆症,以及他們如何與患者和家屬「同行」,我感到他們的深情與真摰──對於患者的不幸、對於照顧者的路難行,他們的情觸動了我這個讀者。
這本書獨特的地方,就是帶着正面的思想和希望。它沒有美化或浪漫化患者和照顧者艱難的道路,但它的信息是正面的。老年痴呆症目前沒有治療的方法,但不等於沒有希望過有尊嚴的生活,或沒有方法解決照顧者的困境。本書的情觸動人心,這是我推介這本書的原因。
賴錦玉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教授
曾有牧養神學家指出,老年痴呆症患者漸漸失智及失去記憶的能力(Remembering),漸次失去跟自己、家庭、親友關係之結連;而照顧者和親友就嘗試以愛去讓他再次成為社羣的一員(Re-membering)。本書載有患者失智和失去記憶的病徵描述、患者和照顧者在身心和彼此感情結連上的掙扎,以及如何以愛來重建和深化社羣結連的信仰洞見。本書實在深深觸動心靈,增強認知,注入盼望,推動實踐。願讀者去體會,去愛。
蔡志強牧師
深水埗浸信會主任牧師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助理教授
- 隱藏
產品資訊
ISBN: | 978-962-294-126-7 |
貨號: | 1325.02 |
規格: | 平裝 / 155頁 / 14.8 x 21 cm / 0.26kg / 初版 |
出版日期: | 2011年10月 |
出版地: | 香港 |
分類: | 信徒生活、身體、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