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介

願子女腳踏實地、活得文明——由父母自己開始
[vc_row][vc_column width="5/6"][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 el_class="tt"]內容簡介[/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52732405243{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本書是寫給勇於檢視自己和期望改進的家長。 為人父母,總希望給子女留下家傳珍寶,甚至是思想精華,而非一堆爛攤子。本書課題有助親子生命成長、盡情發揮:
- 堅持玩樂,終生探索——成長中的生命
- 從自律到自我修正
- 獸性與人性中的成敗與對錯
- 能力 vs 權力
- 回到有創造核心的信仰
- 從懲罰的意義看管教的方向
- 生涯規畫——可行?需要?
- 事業有成潛藏的人生危機
- 追憶——晚年被遺忘的心靈需要
- 金色年華與落寞待棄
| ISBN: | 978-962-294-399-5 |
| 貨號: | 3124 |
| 規格: | 平裝 /256頁 / 16.2 x 23.0 cm / 0.22kg / 初版 |
| 出版日期: | 2025年10月 |
| 出版地: | 香港 |
| 分類: | 教養子女、家庭 |

懂得攰也要懂得唞 +「識唞,就會咁唞」樹懶布袋
[vc_row][vc_column width="5/6"][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 el_class="tt"]內容簡介[/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59971294089{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傾聽超速世代下紊亂、耗人的內心掙扎, 以理論、實踐及聖經的教導, 安慰困倦的靈魂。
在多變的世代, 探尋內心倦怠的根源, 擺脫結構性疲累。
在要求持續進步、急速增長的主流文化下,有人積極追趕,也有人消極抗衡,不論是「追求卓越」還是「見攰就唞」,內心對主流價值的回應,決定了行為模式,同時帶來不同程度與形式的倦怠。本書以超速社會理論作為框架,拆解30 個導致疲憊的心態,剖析城市人倦怠的原因,並以聖經、輔導學及心理學作嚮導,帶領讀者尋找重新得力的良方。立德兄有牧者的心腸和學者的深度,為我們解開了現代生活的困局。這不僅是一本診斷書,更是一帖靈魂的良藥。 許德謙博士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靈修部前主任
翻閱這本作者形容為「輕鬆閒書」,卻發現其實是作者深入讀閱三十多則古今中外文獻後的精選心得,比AI 更AI 的精煉作品。由如何「破除魔咒」,到直書「繭居隱蔽族羣」的康復之路,再談到現代人對「性事」缺乏動力和「倦生」的風氣,都值得一讀再讀。 招秀美 臨牀心理學家、註冊社工、關愛之家董事會主席送「識唞,就會咁唞」樹獺布袋 (價值$50) 讓生活慢下來,從一個袋開始。這款麻布環保袋以天然帆布製成,質地堅韌耐用,輕巧易攜,無論是日常購物、上班外出,還是週末市集,都能輕鬆應對。 袋面印有一隻慵懶可愛的樹獺插畫,療癒感十足,為你的造型增添一絲幽默與溫暖。提環設計貼心實用,手提或肩背皆宜,讓你在環保之餘也能保持時尚。 產品特色:
- 天然麻布材質,環保耐用
- 可愛樹獺插畫,獨特設計
- 寬敞容量,輕鬆收納日常用品
- 提環設計,攜帶更方便
- 適合購物、外出、送禮
- 39cm x 34cm 耐磨帆布,肩帶總長 58cm
甄立德
香港註冊社工。服務過青少年、精神病患者和臨終病人;管理過社工,也教導過社工。平生愛好閱讀和探究, 上世紀九十年代與同好辦過「星期三精神分析研習社」,2010年代又與同道成立「香港精神分析學會」,在香港推動精神分析的學習、研究和交流。與家人養了兩隻貓,起初以為自己是飼主,但共同生活下來,才認識到其實是貓咪接納了我們才對。[/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目錄[/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59987530742{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許序 / 許德謙
寫給追逐的靈魂前言
我睡得很多了, 為甚麼還是累?第一章 追求卓越的自我困局
一切都要在掌握之中, 不能失控 如果停滯不前, 不但不進則退,甚至會被辭退 人有, 我不可以無 相信自己是多麼累的事啊 我要活出自己, 也要與眾不同 事事自己作選擇, 原來很吃力 保持樂觀令人累?第二章 渴望認可的內心枷鎖
終身學習使人精疲力盡 不漂亮, 不健美, 就會被淘汰 勤於交際才會出人頭地? 視野廣闊就等於能獨立思考嗎? 我就是停不了玩手機 事事做到最好, 真的令人很累 活得成熟, 使人活得抑壓第三章 逆流下的 我追尋
我疲憊, 全因旁人懶情或力有不及 我甚麼都不理, 看他們怎麼樣! 沒有我, 他們不行的 我是刻意累壞自己的 我家孩子整天死蛇爛鱔躺在沙發上,甚麼都不幹 繭居隱蔽族羣—社會退縮症是甚麼? 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第四章 放飛自我的消極日常
追逐永遠變動的目標, 未免太累人 懶, 是罪嗎? 攰得失去性趣 我已攰到不想見人 為何人會事奉疲勞? 逃跑真的可恥嗎? 人會厭倦生活嗎?結語
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vc_column_text][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44700081616{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產品資訊[/mk_fancy_title][mk_table style="style2"]| ISBN: | 978-962-294-400-8 |
| 貨號: | 1335 |
| 規格: | 平裝 /160頁 / 12.8 x 18.5 cm / 0.20kg / 初版 |
| 出版日期: | 2025年10月 |
| 出版地: | 香港 |
| 分類: | 心理勵志 |

「識唞,就會咁唞」樹獺布袋
$50.0[vc_row][vc_column width="5/6"][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 el_class="tt"]內容簡介[/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51504058300{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讓生活慢下來,從一個袋開始。這款麻布環保袋以天然帆布製成,質地堅韌耐用,輕巧易攜,無論是日常購物、上班外出,還是週末市集,都能輕鬆應對。 袋面印有一隻慵懶可愛的樹獺插畫,療癒感十足,為你的造型增添一絲幽默與溫暖。提環設計貼心實用,手提或肩背皆宜,讓你在環保之餘也能保持時尚。 產品特色:- 天然麻布材質,環保耐用
- 可愛樹獺插畫,獨特設計
- 寬敞容量,輕鬆收納日常用品
- 提環設計,攜帶更方便
- 適合購物、外出、送禮
|
|||||||||||

懂得攰也要懂得唞
[vc_row][vc_column width="5/6"][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 el_class="tt"]內容簡介[/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59971305117{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傾聽超速世代下紊亂、耗人的內心掙扎, 以理論、實踐及聖經的教導, 安慰困倦的靈魂。
在多變的世代, 探尋內心倦怠的根源, 擺脫結構性疲累。
在要求持續進步、急速增長的主流文化下,有人積極追趕,也有人消極抗衡,不論是「追求卓越」還是「見攰就唞」,內心對主流價值的回應,決定了行為模式,同時帶來不同程度與形式的倦怠。本書以超速社會理論作為框架,拆解30 個導致疲憊的心態,剖析城市人倦怠的原因,並以聖經、輔導學及心理學作嚮導,帶領讀者尋找重新得力的良方。立德兄有牧者的心腸和學者的深度,為我們解開了現代生活的困局。這不僅是一本診斷書,更是一帖靈魂的良藥。 許德謙博士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靈修部前主任
翻閱這本作者形容為「輕鬆閒書」,卻發現其實是作者深入讀閱三十多則古今中外文獻後的精選心得,比AI 更AI 的精煉作品。由如何「破除魔咒」,到直書「繭居隱蔽族羣」的康復之路,再談到現代人對「性事」缺乏動力和「倦生」的風氣,都值得一讀再讀。 招秀美 臨牀心理學家、註冊社工、關愛之家董事會主席[/vc_column_text][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作者介紹[/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59452998011{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甄立德
香港註冊社工。服務過青少年、精神病患者和臨終病人;管理過社工,也教導過社工。平生愛好閱讀和探究, 上世紀九十年代與同好辦過「星期三精神分析研習社」,2010年代又與同道成立「香港精神分析學會」,在香港推動精神分析的學習、研究和交流。與家人養了兩隻貓,起初以為自己是飼主,但共同生活下來,才認識到其實是貓咪接納了我們才對。[/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目錄[/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59987603723{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許序 / 許德謙
寫給追逐的靈魂前言
我睡得很多了, 為甚麼還是累?第一章 追求卓越的自我困局
一切都要在掌握之中, 不能失控 如果停滯不前, 不但不進則退,甚至會被辭退 人有, 我不可以無 相信自己是多麼累的事啊 我要活出自己, 也要與眾不同 事事自己作選擇, 原來很吃力 保持樂觀令人累?第二章 渴望認可的內心枷鎖
終身學習使人精疲力盡 不漂亮, 不健美, 就會被淘汰 勤於交際才會出人頭地? 視野廣闊就等於能獨立思考嗎? 我就是停不了玩手機 事事做到最好, 真的令人很累 活得成熟, 使人活得抑壓第三章 逆流下的 我追尋
我疲憊, 全因旁人懶情或力有不及 我甚麼都不理, 看他們怎麼樣! 沒有我, 他們不行的 我是刻意累壞自己的 我家孩子整天死蛇爛鱔躺在沙發上,甚麼都不幹 繭居隱蔽族羣—社會退縮症是甚麼? 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第四章 放飛自我的消極日常
追逐永遠變動的目標, 未免太累人 懶, 是罪嗎? 攰得失去性趣 我已攰到不想見人 為何人會事奉疲勞? 逃跑真的可恥嗎? 人會厭倦生活嗎?結語
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vc_column_text][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44700081616{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產品資訊[/mk_fancy_title][mk_table style="style2"]| ISBN: | 978-962-294-400-8 |
| 貨號: | 1335 |
| 規格: | 平裝 /160頁 / 12.8 x 18.5 x 0.9cm / 0.16kg / 初版 |
| 出版日期: | 2025年10月 |
| 出版地: | 香港 |
| 分類: | 心理勵志 |

道在處境
[vc_row][vc_column width="5/6"][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 el_class="tt"]內容簡介[/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52732405243{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上主並非在抽象的彼岸頒布真理, 而是親身走進特定的時空、特定的文化, 在具體的處境中活出救贖。 處境,是所有神學思考和活動發生的場域。
本書的卓越在其精妙的布局,將引領你踏上一趟嚴謹又引人入勝的處境神學探索之旅:- 啟程/基礎:我們從台灣神學家黃彰輝牧師發出的時代呼喚出發,辨識「處境化」那面向未來、擁抱變革的動力,理解為何忠於特殊性,才是真正走向大公性的道路。
- 地景/模型:繼而,從貝文斯神父論述「所有神學皆為處境神學」的雄辯,瞥見以「模型」作為分析框架,直面信仰與處境互動的複雜性,提升我們看處境神學的高度,也深探其多變多層次地景,幫助我們理解福音、傳統與文化之間互動的豐富可能。
- 實況/多元視野:最後,本書透過三面稜鏡,折射出處境神學的真實光譜——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跨地域的女性主義神學與亞洲迴響中的後殖民神學。我們會發現,「處境」不僅是文化的、地理的,更是牽連權力結構、歷史記憶的。而它們共同的洞見是:上主的聲音,往往在最意想不到的「邊緣」響起。
多元處境中做神學的牧者/神學人 誠意推薦
王珏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教授 邢福增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退休教授 陳佐才 香港聖公會法政牧師、崇基神學組榮休主任 郭偉聯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歷史、宗教及哲學學部教授 彭淑怡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普世協進主任 黃伯和 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主任 趙崇明 香港神學院神學及歷史科副教授 鄧紹光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教授 (依姓氏筆劃序)[/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目錄[/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52732503492{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導言 |1. 處境化神學| Contextualizing Theology 本色化與處境化|處境性和處境化|道成肉身與處境化 —— 黃彰輝 Shoki Coe |2. 處境神學的模型| Models of Contextual Theology |2.1 處境神學:神學的當前急務| 處境神學既新穎又傳統|為甚麼今天的神學必須處境性|結語 |2.2 處境神學議題| 神學方法議題|基本神學取向議題|正統神學準則議題|文化身分、大眾宗教感與社會變革議題|本色化、處境化,還是文化融入? |2.3 模型的概念與運用| 模型的概念|對模型的運用 —— 貝文斯 Stephen Bevans |3. 幾個具體的處境神學範例| |3.1| [#解放神學 Liberation Theologies ] 在歷史中辨識上主的行動:拉丁美洲解放神學的根源與信仰實踐 神學的社會處境:活得像「非人」|神學的社會決定因素:古巴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神學的社會決定因素: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社會神學建構:優先選擇與窮人為伍|結論 —— 龔立人 |3.2| [#女性主義神學 Feminist Theologies] 一場打不完的仗:女性主義神學的發展和使命 女性主義與現代主義|女性經驗作為神學的基本素材|從女性主義角度看基督教|亞洲的女性主義神學運動 —— 黃慧貞 |3.3| [#後殖民神學 Postcolonial Theologies] 帝國陰影下的凝視:後殖民神學的省思與前瞻 後殖民主義與亞洲神學的邂逅:一般遲來的戀情|亞洲神學中的後殖民主義:一個簡短的歷史回溯|後殖民主義究竟為何物?|亞洲後殖民神學的類型|亞洲後殖民神學的主要議 題與關懷 —— 關瑞文 [/vc_column_text][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44700081616{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產品資訊[/mk_fancy_title][mk_table style="style2"]| ISBN: | 978-962-294-034-5 |
| 貨號: | CT219 |
| 規格: | 平裝 /256頁 / 14.8 x 21.0 cm / 0.22kg / 初版 |
| 出版日期: | 2025年7月 |
| 出版地: | 香港 |
| 分類: | 神學、處境神學、社會與文化 |

從立春到大寒,我始終愛你:24個臨終病房的生命轉化故事
[vc_row][vc_column width="5/6"][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 el_class="tt"]內容簡介[/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07280428837{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臨終,並非結束。
愛,四季無阻,依然可以流傳、轉化。 作者在臨終病房從事院牧工作十多年。本書以二十四節氣為框架,對應24個與死亡相關的生命故事和反省,並分別用各個教會年曆的節期為小結,演練如何在關顧行動上結合信仰資源,在反省和更新中前進,最終達至個人與他人生命的內在轉化。 [/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作者介紹[/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07270773676{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孫岩
經濟學學士(B. Ec) 神道學學士(B. D.) 教牧學碩士(M. Min.,基督教輔導) 十餘年紓緩及臨終病房院牧服侍經驗 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榮譽講師(H. L.) 香港聖公會明華神學院臨牀牧關教育督導候選人[/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目錄[/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07285466558{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陳序 陳謳明大主教 王序 王家輝牧師 何序 何桂萍修女 謝序 謝耀揚牧師 自序 立春 Spring begins 因敬虔姊妹死亡而開啓的院牧之旅 雨水The rains 三十年前目睹「好朋友」死亡 顯現期 Epiphany 驚蟄 Insects awaken 三歲基督徒小朋友的突然死亡 春分 Vernal equinox 他的自殺,我很内疚! 大齋期 Lent 清明 Clear and bright 一次生產,兩個生命逝去 聖周 Holy week 穀雨 Clear and bright 獨居者的臨終 立夏 Summer begins 醫學博士的特別「SARS」經歷 小滿 Grain buds 「完美」實習生 [show_more more="+ 閱讀更多" less="- 隱藏" – color=”#0066CC”] 復活期 Easter 芒種 Grain in ear 為滿足權威期望而活的我們 夏至 Summer solstice 4歲?43歲?誰更快樂? 小暑 Slight heat 你的行爲讓我很不舒服 大暑 Great heat 創傷之後,如何原諒? 立秋 Autumn begins 一定是醫生搞錯了 處暑 Stopping the heat 上天對我太不公平! 白露White dews 只要上主醫好我,我一定努力返教會 秋分 Autumn equinox 烏雲籠罩下的病牀 寒露 Cold dews 殯儀館熒幕上的生命見證 霜降 Hoar-frost falls 女人的存在意義 立冬 Winter begins 請你一針打死我! 小雪 Light snow 不想同那個人有任何瓜葛! 聖靈降臨期 Pentecost 大雪 Heavy snow 絕食自殺? 冬至 Winter solstice 來不及的道別 將臨期 Advent 小寒 Slight cold 這次的帳單,誰來清算? 聖誕期 Christmas 大寒 Great cold 死了的是我的事,剩下的是你的事! 顯現期 Epiphany 後記 [/show_more][/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推薦[/mk_fancy_title][mk_table style="style2"]看完這24個故事,就好像調校了我們的眼目,當我們把個人有限的生命看成為在上帝愛中生生不息、日新又新的大生命,我們馬上頓悟到自己也可隨着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更迭及教會年曆的韻律,去探索生命的力量。
陳謳明大主教 香港聖公會教省主教長
孫岩在書中展現的,不僅是專業的院牧技巧,更是對生命的愛與對上主的信靠。這本書不僅是院牧事奉的寶貴記錄,也是對每位讀者的邀請——在生命的每個節氣中,與上主同行,勇敢地面對「善別」的功課。
王家輝牧師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總幹事
每個章節,作者都把信仰如經緯線般貫穿,她沒有沉溺於悲憤,反而從中學習如何自省。而每個故事尾端的生命反省,堪稱全書最巧妙的設計。這些反省可以幫助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得到成長。
何桂萍修女 美國牧關督導及心理治療學院教牧學博士
這是一本有血有肉的敘事記錄,是孫岩上一部著作《陪你走最後一程》的延續篇,也是理念與實踐的整全展現。作為一位CPE的督導候選人,孫院牧鉅細無遺地將生命教育再次示範出來。
謝耀揚牧師 香港基督教聯合醫院主任院牧
[/mk_table][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產品資訊[/mk_fancy_title][mk_table style="style2"]| ISBN: | 978-962-294-397-1 |
| 貨號: | 3044 |
| 規格: | 平裝 / 176頁 / 14.8 x 21 cm / 0.25kg / 初版 |
| 出版日期: | 2025年6月 |
| 出版地: | 香港 |
| 分類: | 生命教育、全人關顧、教會事工 |

在失序中抱緊上帝
[vc_row][vc_column width="5/6"][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 el_class="tt"]內容簡介[/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51504058300{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千禧世代、Gen Y、網絡世代…… 曾經的年輕族羣, 今天還記得努力的初衷嗎?
千禧世代曾經見證科技高速發展,世界距離拉近,這羣在和平時代築起夢想的少年,在工作、家庭及事奉的拉扯下,今天已成了疲憊的大人,面對人生的迷惘與現實的挑戰,信仰能否為他們帶來前行的力量?本書作者以同路人的視角,訴說千禧世代的內心困境,剖析時代更迭如何建立又衝擊這羣人的生命,並以聖經的智慧與應許,讓讀者在疲累中,重尋上帝的安慰,再現生命的可能。這是一本由一位「估佢唔到」的作者,書寫關於「估佢唔到」世代的書。正行牧師述說他生命旅途中各種「估佢唔到」的經歷、反省和掙扎的故事,現在是聽故事的人回顧自己生命旅途故事的時候了。 吳水麗太平紳士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前行政總裁
正行牧師這本好書詳細分析千禧世代面對社會、教會、人生、信仰等的掙扎,並分享了尋回快將失卻信仰有何現代含意,提醒當代讀者身心靈健康的重要,並鼓勵這個世代的朋友在孤獨中拯救彼此。 陳謳明大主教 香港聖公會教省主教長[/vc_column_text][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作者介紹[/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51503835866{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潘正行
於香港城市大學主修公共行政及管理,獲頒授學士和碩士學位。2008 年蒙召,並進入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進修,2011 年獲頒授神道學碩士,同年進入香港聖公會明華神學院受訓,2015 年10 月受香港聖公會按立為牧師,現任聖約翰座堂堂牧。[/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目錄[/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50731445019{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陳序
吳序
自序
引言 我們是帶着期望的一代,又是被耽誤的一代,但這重要嗎?
第一章
- 傳說中的少年成不了神話,難道最終只能成為社畜?
- 讓我對這世界好奇!
- 親身見證世界距離拉近
- 追逐你的熱誠吧?
- 樓梯的故事
- 摩西的初心與扎心
- 隱形的遊樂場,隱形的盼望
- 不要放棄夢想,因為真的會成真……
- 致每一位追夢者!
- 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最好的時代
第二章
- 尋回快將失卻的信仰
- 你們說我是誰?
- 信仰的轉化
- 從疑惑到留離
- 多疑的多馬
- 懷疑是信仰的要素
- 在萬事萬物中看見上主
- 教會需要年輕人,年輕人需要教會嗎?
- 上主永遠不會拋棄有勇氣的人!
第三章
- 致不想過勞死的我們
- 過勞的社會,過勞的世代
- 休息都變成奢侈品
- 邊一個發明了返工?
- 安息了,歇了祂所做一切的工
- 我願你安息於上主的慈愛裏
- 留一天與祢喘息
- 這種痛苦,耶穌明白嗎?
- 你的心也很重要
第四章
- 在孤獨中拯救彼此
- 千禧世代的孤獨困境
- 第三空間與千禧一代
- 孤獨,有問題嗎?
- 羣體的對立面不是孤獨
- 我是誰?大哉問!
- 我想成為怎樣的人?
- 成為彼此的彼此
- 人依靠甚麼而活?
結語 千禧世代的信仰心法─在歸心之路上迎見上主
[/vc_column_text][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44700081616{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產品資訊[/mk_fancy_title][mk_table style="style2"]| ISBN: | 978-962-294-398-8 |
| 貨號: | 2801 |
| 規格: | 平裝 /208頁 / 12.8 x 18.5 cm / 0.22kg / 初版 |
| 出版日期: | 2025年7月 |
| 出版地: | 香港 |
| 分類: | 心理勵志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基督教中國化論文集
[vc_row][vc_column width="5/6"][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 el_class="tt"]內容簡介[/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50403967708{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基督教文化學會於2024 年3 月19 至20 日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基督教中國化」研討會,特邀內地及香港的學者與牧者參加,並提出論文研討,從理論學說,到歷史源流,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基督教中國化的關係。 本書結集研討會的論文,分別從中華文化對信仰的觀念、基督教中國化的歷史、不同的神學研究,剖析基督教中國化的進程與源流,並回顧不同先行者的事蹟,微觀如何實踐基督教中國化。
基督教的產生都是在世界古絲綢之路文明之中,在歷史上與佛教、伊斯蘭教均有互聯互通的關係,面對當今世界的變局,各宗教實在需「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融貫精神,使人生存於現世「天國」之中。 李志剛牧師(主編)[/vc_column_text][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作者介紹[/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51612432747{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陳謳明大主教 香港聖公會教省主教長 卓新平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 吳宗文牧師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廣福堂榮休堂主任 楊慶球牧師 加拿大恩道神學院榮休院長 楊慧林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文學院教授 梁燕城博士 北京大學人民宗教學院基督教中國化研究項目副主任 蘇成溢牧師 中華基督教會牧師 唐曉峰副所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易嘉濂博士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陳衍昌法政牧師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執行委員會主席 李金強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新亞研究所儒學史研究中心主任 范晋豪牧師 聖公會諸聖座堂主任牧師 吳梓明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 周佳榮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 李志剛牧師 基督教文化學會會長[/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目錄[/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51611929341{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序 李志剛牧師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基督教中國化研的意義 陳謳明大主教 ‧論基督教在中華文化中的求同與適應─簡述《聖經》經典在華的漢譯和闡述 卓新平教授 ‧「基督教中國化」的兩個關鍵性問題:一位香港教牧的視角 吳宗文牧師 ‧上帝觀在中國文化上的流變 楊慶球牧師 ‧在「道」與「邏各斯」的「相參」之後 楊慧林教授 ‧成聖之學與人的神聖化 梁燕城博士 ‧從楊蔭瀏與 《普天頌讚》的中國調詩探討本色化聖樂靈修 蘇成溢牧師 ‧基督教與中華文明互動的三項原則 唐曉峰副所長 ‧青年會在基督教中國化走過的路 易嘉濂博士 ‧短暫呼應永恆:從李白、杜甫、蘇軾詩詞看人生與基督教信仰陳衍昌法政牧師 ‧中西結合─林子豐(1892-1971)的辦學及其理念 李金強教授 ‧聖本篤會規精神與中國文化中安身處世之道的對讀 范晋豪牧師 ‧講好中國故事:試論兩位華人教育家的基督教教育中國化 吳梓明教授 ‧何世明法政牧師與香港聖公會聖保羅堂─兼論他的社會福音思想和中華基督教融貫神學 周佳榮教授 ‧中華「大同」與基督教「天國」的融貫及「一帶一路」的實施李志剛牧師 作者簡介[/vc_column_text][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44700081616{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產品資訊[/mk_fancy_title][mk_table style="style2"]
| ISBN: | 978-962-294-394-0 |
| 貨號: | 1334 |
| 規格: | 平裝 /296頁 / 14.8 x 21.0 cm / 0.38kg / 初版 |
| 出版日期: | 2025年7月 |
| 出版地: | 香港 |
| 分類: | 文化研究 |

中文聖經註釋:耶利米書 (下冊)
[vc_row][vc_column width="5/6"][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 el_class="tt"]內容介紹
[/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615946902475{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上主的話語,字字都帶着能力,耶利米書正是蘊含飽滿力量的書卷,並能立體地呈現這位受苦先知的面貌及其內心世界。他生活在大時代中,臨危受命,為國民敲響警鐘,也為了回應上帝的呼召而踏出了自己的安舒區。他堅毅地面對各種壓力、挑戰和凌辱,忠心完成了上帝所託,堪稱歷代信徒的典範。
上下兩冊詳註了耶利米書的結構,內容包括先知的事蹟記載、多次的宣講,以及對列國的預言。讀者能從中掌握書卷的重點與層次,作者的旁徵博引、文本參照、史實資料,實有助研經者理解全書有若暮鼓晨鐘的信息。
[/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作者介紹[/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606807062268{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羅慶才
香港浸會學院文憑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道學碩士)
美國南方浸信會神學院(神學碩士、哲學博士)
曾任教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美國海外神學院
曾任鑽石山浸信會、牛池灣竹園潮語浸信會主任牧師
現已退休[/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目錄[/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44700053187{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叁 耶利米與假先知(廿六1~廿九32)
一 聖殿講章及其後果(廿六1~24)
二 耶利米與假先知(廿七1~廿九32)
肆 安慰小書(三十1~卅三26)
一 以色列及猶大的回轉(三十1~卅一40)
二 以色列及猶大的復興及重建(卅二1~卅三26)
伍 耶利米與約雅敬及西底家(卅四1~卅九18)
一 給西底家的信息(卅四1~7)
二 先釋放奴隸後反悔(卅四8~22)
三 給利甲族的信息(卅五1~19)
四 耶利米的書卷(卅六1~32)
五 西底家與耶利米(卅七1~卅八28)
六 耶路撒冷淪亡(卅九1~18)
陸 耶利米經歷耶路撒冷滅亡(四十1~四五5)
一 猶大餘民(四十1~四四30)
二 給巴錄的信息(四五1~5)
柒 論列國預言(四六1~五一64)
一 論埃及(四六1~28)
二 論非利士(四七1~7)
三 論摩押(四八1~47)
四 論亞捫(四九1~6)
五 論以東(四九7~22)
六 論大馬士革(四九23~27)
七 論阿拉伯部族(四九28~33)
八 論以攔(四九34~39)
九 論巴比倫(五十1~五一64)
捌 後記:耶路撒冷滅亡(五二1~34)
附錄一
耶利米書廿五至五二章和合本、馬所拉經文及七十士譯本經文段落對照表
附錄二
舊約月份及名稱對照表
[/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系列簡介[/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578300070030{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中文聖經註釋」編著緣起和旨趣
我們這一羣大多數是在神學教育園地中耕耘的園丁,在以往研經和教學經驗中,以及在和近年來教會熱心研經的平信徒接觸中,大家深深盼望着能有一套中文的聖經註釋,可供有志於研究聖經的讀者作為參考。今天,我們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中國學者應該起來完成一套中文聖經註釋。於是,我們延請同工,積極籌備和編寫。這套「中文聖經註釋」今後將要一本本地與讀者見面了。
下面是我們一些共同的旨趣:
——本書所用的經文為中文聖經國語和合本,即現在通行的國語聖經。
——本書之執筆同仁皆信聖經為上帝的話、具無上之權威。在此原則下,作者有相當程度寫作的自由。但每冊作者對其本人作品的立場負完全的責任。
——本書的任何一冊都非節譯某一外文的著作,而是由筆者研究消化,融會貫通後的作品。
——本書為釋義性質,儘量在歷史背景、章節上下文之連貫、重要字詞之訓詁、詞句之文法結構,和經文之綜合意義上發揮。有關應用、靈修,及講道上的建議屬讀者個人領略的範圍,本書從略。
——本書希望能作為供應教會中知識分子研經之參考,以及社會人士有心對聖經作深入研究者之用。
總編輯 周聯華[/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產品資訊[/mk_fancy_title][mk_table style="style2"]
| ISBN: | 978-962-294-929-4 |
| 貨號: | 3320.01b |
| 規格: | 平裝 / 315頁 / 14.0 x 21.0 cm / 0.39kg / 初版 |
| 出版日期: | 2025年6月 |
| 出版地: | 香港 |
| 分類: | 舊約、研經、聖經註釋 |
[/mk_table][mk_padding_divider][/vc_column][vc_column width="1/6"][mk_custom_sidebar sidebar="sidebar-9"][/vc_column][/vc_row]

中文聖經註釋:耶利米書 (上冊)
[vc_row][vc_column width="5/6"][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 el_class="tt"]內容介紹
[/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615946902475{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上主的話語,字字都帶着能力,耶利米書正是蘊含飽滿力量的書卷,並能立體地呈現這位受苦先知的面貌及其內心世界。他生活在大時代中,臨危受命,為國民敲響警鐘,也為了回應上帝的呼召而踏出了自己的安舒區。他堅毅地面對各種壓力、挑戰和凌辱,忠心完成了上帝所託,堪稱歷代信徒的典範。 上下兩冊詳註了耶利米書的結構,內容包括先知的事蹟記載、多次的宣講,以及對列國的預言。讀者能從中掌握書卷的重點與層次,作者的旁徵博引、文本參照、史實資料,實有助研經者理解全書有若暮鼓晨鐘的信息。[/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作者介紹[/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606807062268{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羅慶才
香港浸會學院文憑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道學碩士) 美國南方浸信會神學院(神學碩士、哲學博士) 曾任教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美國海外神學院 曾任鑽石山浸信會、牛池灣竹園潮語浸信會主任牧師 現已退休[/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目錄[/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44700053187{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作者序 一 緒論 五 壹 標題及先知蒙召(一1~19) 一 標題(一1~3) 二 耶利米的蒙召及異象(一4~19) 貳 上帝的審判臨到(二1~廿五38) 一 背道的以色列(二1~四4) 1 耶和華責備猶大和耶路撒冷(二1~37) 2 以色列當悔改(三1~四4) 二 北方的敵人(四5~六30) 1 審判的警號發出(四5~31) 2 在耶路撒冷中有誠實的嗎?(五1~31) 3 耶路撒冷被圍(六1~30) 三 百姓屬靈的狀況(七1~八3) 1 「這些是耶和華的殿」(七1~15) 2 猶大百姓隨從異教(七16~八3) 四 罪、審判、懲罰(八4~十25) 1 頑梗不受教的百姓(八4~九1) 2 上帝的懲罰(九2~26) 3 偶像的荒謬(十1~25) 五 不遵從聖約的必受咒詛(十一1~十五21) 1 責備猶大百姓違背聖約(十一1~17) 2 亞拿突人設謀攻擊耶利米(十一18~十二6) 3 耶和華的哀嘆(十二7~17) 4 腐爛的腰帶和酒罈及其信息(十三1~27) 5 在困苦中的哀訴(十四1~十五9) 6 我有禍了(十五10~21) 六 因國難而悲哀(十六1~二十18) 1 不可娶妻及生兒育女(十六1~21) 2 猶大的罪是用鐵筆記錄的(十七1~18) 3 當守安息日(十七19~27) 4 窯匠與泥(十八1~23) 5 摔碎瓦器(十九1~二十6) 6 先知的悲哀(二十7~18) 七 審判君王及先知(廿一1~廿五38) 1 責備君王(廿一1~廿三8) 2 責備先知(廿三9~40) 3 異象及總結(廿四1~廿五38) [/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系列簡介[/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578300070030{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中文聖經註釋」編著緣起和旨趣
我們這一羣大多數是在神學教育園地中耕耘的園丁,在以往研經和教學經驗中,以及在和近年來教會熱心研經的平信徒接觸中,大家深深盼望着能有一套中文的聖經註釋,可供有志於研究聖經的讀者作為參考。今天,我們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中國學者應該起來完成一套中文聖經註釋。於是,我們延請同工,積極籌備和編寫。這套「中文聖經註釋」今後將要一本本地與讀者見面了。 下面是我們一些共同的旨趣: ——本書所用的經文為中文聖經國語和合本,即現在通行的國語聖經。 ——本書之執筆同仁皆信聖經為上帝的話、具無上之權威。在此原則下,作者有相當程度寫作的自由。但每冊作者對其本人作品的立場負完全的責任。 ——本書的任何一冊都非節譯某一外文的著作,而是由筆者研究消化,融會貫通後的作品。 ——本書為釋義性質,儘量在歷史背景、章節上下文之連貫、重要字詞之訓詁、詞句之文法結構,和經文之綜合意義上發揮。有關應用、靈修,及講道上的建議屬讀者個人領略的範圍,本書從略。 ——本書希望能作為供應教會中知識分子研經之參考,以及社會人士有心對聖經作深入研究者之用。 總編輯 周聯華[/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產品資訊[/mk_fancy_title][mk_table style="style2"]| ISBN: | 978-962-294-901-0 |
| 貨號: | 3320.01a |
| 規格: | 平裝 / 400頁 / 14.0 x 21.0 cm / 0.48kg / 初版 |
| 出版日期: | 2025年6月 |
| 出版地: | 香港 |
| 分類: | 舊約、研經、聖經註釋 |

泰澤:為生命賦予意義
[vc_row][vc_column width="5/6"][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 el_class="tt"]內容簡介[/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44700612788{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基督就在我們內心深處等待我們,為我們的 存在賦予意義。於是,在靈性生命中,我們 便會一步一步開放我們的心靈。 ─奧利維亞.格利民每年,泰澤敞開大門,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青年。他們在此一同探索信仰,尋找生命的真諦。本書作者奧利維亞.格利民為東正教神學家,他以其獨特的視角,深入剖析這羣青年的尋索之旅。他回顧說:「我於東正教會受洗,然而在信仰尋索的路上,泰澤是無法迴避的相遇。」 格利民從泰澤的合一與基督的愛中出發,於本書為幾個重要主題─上帝的奧祕、教會、祈禱、邪惡、基督教信仰與其他宗教的關係等給予縝密而清晰的導引,讓每個認真尋求真理的青年人,都在上帝的愛中找到生命的意義。
「格利民以精煉的筆觸輕描淡寫泰澤這簡樸的聖地,從中探討人生的奥祕。在這開放無私彼此聆聽的羣體裏,他發現這羣體以自身存在作為人類社會共融的比喻,置身其中,會讓人頓悟個人,社會和教會的關係本應如是。」 ─范晋豪牧師 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主任牧師、本系列主編[/vc_column_text][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作者介紹[/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44763017501{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
奧利維亞‧格利民
泰澤團體的創辦人羅哲弟兄(1915-2005)的摯友。作家和神學家,俄羅斯東正教會成員,也是巴黎聖謝爾蓋東正教神學院(Saint-Serge Orthodox Theological Institute)的教授。他的著作甚豐,尤其致力促進東西方基督徒的交流。[/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目錄[/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44700053187{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艾樂思修士序
馬思謙修士序
中文版導讀:當正教神學家與泰澤團體相遇/范晋豪牧師
導言
羅哲弟兄的信
-
為生命賦予意義
- 尋找意義
- 無私的聆聽能開啟奧祕
- 賦予生命、創造、愛的力量
-
共融的比喻
- 令共融成為真實
- 與眾人分隔,卻又與眾人合一
- 讓永恆滋養歷史
- 持續不斷的建立
- 共同生活與復和
- 共融才是攸關重要的
-
內在生命與人類的團結共融
- 基督的奧祕與不同的宗教
- 結合無神論的批評及人文主義的貢獻
- 滋養社會和文化的神祕主義
- 靈性經驗,並以創意向世界開放
-
進入奧祕
- 深刻的靈性經驗
- 居於靜謐中
- 在日常生活喚醒內心的空間
- 使我們的感官變得平和,並更新轉化,藉以認識上主
-
光、和平與愛的闖入
- 邪惡從來不是出於上主之手
- 打破邪惡的螺旋
- 共融的奧祕
- 無邊無際的親密關係
- 西方的禱告者
- 在世俗社會重新發現重要的事情,並容讓這些事情滋養我們
-
從悲苦到信任
- 信任是最後定案
- 人的終極本質就是愛
- 重新發現「喜樂的本我」
- 萬事的核心不是虛無,而是愛
-
賜給所有人的愛
- 上主把愛賜給每個人
- 上主比邪惡更強
- 賜給每個人的盼望
泰澤簡史
[/vc_column_text][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44700081616{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產品資訊[/mk_fancy_title][mk_table style="style2"]| ISBN: | 978-962-294-241-7 |
| 貨號: | 1182.04 |
| 規格: | 平裝 /96頁 / 14.8 x 21.0 cm / 0.20kg / 初版 |
| 出版日期: | 2025年4月 |
| 出版地: | 香港 |
| 分類: | 靈修 |

2025年大齋期靈修手冊
$60.0[vc_row][vc_column width="5/6"][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 el_class="tt"]內容簡介[/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35808769095{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二零二五年大齋期(或稱預苦期、四旬期)將於三月五日開始。這節期以四十日為期,背後其中一個重要意義,是要信徒學效耶穌基督在曠野禁食禱告,面對魔鬼試探的四十日。在這個嚴肅的節期,信徒要透過讀經、祈禱、禁食、克己、節制和悔罪,多作自省,放下私慾,經驗基督的受難與受死,並在復活日與基督一同復活過來,靈性生命得以更新成長。 本手冊提供的四十篇靈修材料,信徒可於每周一至六作靈修之用,而每個主日是小復活日,乃紀念基督的復活,則毋須使用此靈修資料。當中的經文內容按照教會的三代經課編排選取,以路加福音為中心,並選用和合本修訂版聖經。每一天藉着經文閱讀、經文淺釋、每日禱文、行道指引、反思問題,祈盼在聖靈的引導下,讀者能善度這重要的節期,與主耶穌同行受苦之路,切實悔罪,放下自我,活出基督,並接受上主的引領,在世為主作美好的見證。[/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作者介紹[/mk_fancy_title][vc_column_text css=".vc_custom_1735808865501{margin-bottom: 0px !important;}"]2024年大齋期靈修手冊編輯委員會 敝社延續過去三年此出版項目所彰顯的合一精神,由香港聖公會、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和香港基督教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四大公會牧者合作撰寫大齋期靈修手冊。作者包括:范晋豪座堂主任牧師、陳榮豐牧師、李興邦牧師、鄭允加牧師、鄧錫深牧師、鍾嘉媛牧師、林玉英牧師、秦星朗牧師、胡闖明牧師、陳橋森牧師、黃苑翹會吏和麥衞華會吏。[/vc_column_text][mk_padding_divider][vc_separator][mk_fancy_title tag_name="span" color="#033b5d" size="20" margin_bottom="0" font_family="none"]產品資訊[/mk_fancy_title][mk_table style="style2"]
| ISBN: | 978-962-294-395-7 |
| 貨號: | 1195.02 |
| 規格: | 平裝 / 88頁 / 15.3 x 22.9 cm / 0.20kg / 初版 |
| 出版日期: | 2025年1月 |
| 出版地: | 香港 |
| 分類: | 靈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