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毅的美德:《美德摩天輪》精選書摘

 

堅毅是整個人生的形態,但這形態對不同的人,可以有很不同的呈現。首先,人人的脾性都不一樣,有些人確然是「天生」開朗,正如有些人是「天生」憂鬱。堅毅這美德在一個不知「憂愁」為何物的人身上的呈現,與在另一個「多愁善感」的人身上的呈現,可以很不一樣。換言之,堅毅毋須倚靠甚麼特定的倫理取向,也足以令我們成為獨特的人。

daylight-daytime-entertainment-1915401

簡言之,堅毅是一種「做自己」的習性。堅毅的人表裏一致,可以信靠。從這方面而言,守信與堅毅是密切相關的習性,堅毅的人就是信守承諾的人。換句話說,他是個可靠的人(順帶一提,可靠本身是一種承諾,令友誼可以產生)。要有堅毅,才可以有真正的友誼。你將來長大了就會發現,成就這樣的友誼、獲得這樣的友誼,足以讓人一生無憾。

但這不是等閒事,因為何謂堅毅,很在乎當世的規範──人必須做到某些要求,才會被嘉許為可靠的人。在奧斯汀和特羅洛普所描述的社會,男與女的交往方式有清晰明確的規範──似乎人人都很清楚,大家對紳士淑女的期望是甚麼。驟眼看來,這比今日社會對男女交往方式的模稜兩可似乎優勝得多,但在奧斯汀和特羅洛普的世界裏,所謂堅毅,正正顯於他們恪守那些規範── 而其實那些規範很多時候是用來給人脫身、而不是令人變得可靠的。因此麥金泰爾的說法很有見地:堅毅的大敵是魅力,因為魅力可以蒙蔽人的眼目,難以分辨某人是真的堅毅,還不過是「迫不得已」罷了。

要成為真正堅毅的人,就要不斷增添對自我的認識及信心,脫離別人意見對自己的束縛──這可能是我在這封信要告訴你最重要的一件事。你如今正在進入這樣一個人生階段,是你非常渴想獲得一眾同學稱賞的,就是說,你渴想人人都喜歡你。這渴求誠然天真無邪,卻也可以令你犧牲了堅毅(譬如說,你再難以誠實地「做自己」)。我相信你會發現,能否成為堅毅的人,跟你擁有甚麼朋友,兩者之間關係密切。

這真是很複雜的議題。要堅毅,就不能容讓他人決定你是誰;然而,要堅毅,同時要忠於自己的信念,並那些你信靠的人(還有那些信靠你的人)。譬如說,要堅毅,就不能容讓嫉妒或怨懟主宰你人生──不然堅毅會被想要「成名」的渴望取締。當然,成名是好事,獲得喜愛也是好事,但如果想成名無非為了排除孤單,就往往以絕望告終──而當我們陷入絕望裏,就必然會忘卻自己是誰、自己屬誰了。

因此,論到對堅毅的理解,究竟那在背後建構的論述是甚麼?這個至關重要。以基督徒來說,我們相信自己可以成為上帝呼召我們所成為的人。我們不曾蒙召為自主自足;恰恰相反,我們蒙召乃要成為這樣的人:懂得需要他者幫助,成為堅毅的人。何謂基督徒?就是能夠歸入一個族類,相信大家彼此需要,方可發現關於自我的真相。再者,既然成了基督徒,就不再是絕望的族類,能夠與詩人一起宣告:「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堅毅這美德關乎感激與謝恩,我們能夠堅毅,因為基督可以信靠。

(摘自《美德摩天輪:教父給教子的十六封信》,第120-122頁)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侯活士作為教父(godfather)寫給教子(godson)羅理思(Laurence;即韋爾斯〔Samuel Wells〕的兒子)的十六封信,每封信探討一種基督徒美德,如良善、誠實、友誼、勇氣等。侯活士以摯誠的筆觸,結合對倫理學的深刻思考、真誠的信仰反思,並對社會文化的透徹掌握,不單為他的教子羅理思,也為所有渴望建立堅實信仰的讀者勾勒天國子民的生命藍圖。本書亦載有韋爾斯筆下一篇探討教父母制度的文章,發掘這屬靈傳統對現代信徒的豐富意義。無論是成年信徒、青少年信徒,或渴望認識侯活士倫理思想的讀者,都能從本書汲取寶貴的信仰智慧,思考如何在當下處境活出追隨基督的生命。

作者簡介
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美國杜克大學神學院(Duke Divinity School)吉伯特.羅爾(Gilbert T. Rowe)講席神學倫理榮休教授。北美最具影響力的神學家,當代神學倫理學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包括:A Community of Character, The Work of Theology, Hannah’s Child: A Theologian’s Memoir等。已譯成中文的有:《聖靈》(與韋利蒙合著)、《暴力世界中的溫柔》(與范尼雲合著)、《異類僑居者》、《和平的國度》等。

 

1333_02_RGB
牧靈系列
《美德摩天輪:教父給教子的十六封信》
侯活士 著 / 韋爾斯 導讀 / 黃大業 譯
Cat. No. 1333.02 / ISBN 978-962-294-361-2

0
Wishlist 0
Continue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