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芬:不要放棄文字

黃少芬
文字工作者

聽過不少人慨嘆,說這一代不愛閱讀文字了。可能是對圖像文化過分憂心,一些走在時代尖端的基督教事工出現轉型,他們的心血和資源都轉投在影音工作上,文字工作就留給老一輩了。結果,巿場上鮮見富時代氣息的文字作品。諷刺的是,當大家認為文字走上了末路的同時,新紀元和其他敵對基督教信仰的書卻洶湧而至,宣揚魔法的小說更風靡全球,而屢破銷售紀錄的《達文西密碼》正是一部衝擊信仰傳統的文字作品。

當多媒體娛樂越來越流行,很多人預計印刷書快要給淘汰了。但一項巿場研究報告顯示,去年美國出版的新書創出新紀錄,整年達19.5萬種,與一九九五年比較,增幅為72%。報告更顯示,成人小說、兒童書及宗教書均呈現增長。

可能因為看見多媒體娛樂的快速發展,我們很容易誤信,圖像是廿一世紀最強而有力的媒介。這是不對的,其實每種媒介都有其獨特性,只要放在合適位置上,就能發揮它的力量。文字因其符號的特性,最能承載思想,是傳達道理的最佳媒介。道理難以用圖像表達清晰和準確,所以基督教的影音事工大多以見證為材料,把人帶進經驗世界,觸摸到真理的一端。反過來,如果用影音媒介直說道理,沒故事,沒感覺,恐怕沒法吸引觀眾了。

我並非主張用文字說道理是當行的路,別以為把講壇放在作品上,就當是文字工作。我們或許可以問,怎麼樣的文字才能釋放它的力量呢?

有一點可能是我們新教徒一直忽略的,就是想像力對信仰的重要。其實,文字比圖像更能豐富想像的空間。閱讀文字時,我們經過解構符號,再加上想像力的運用,心靈才呈現圖像。因此,用文字描述的胖子在你和我的腦海中都不相同。圖像是固定了的符號,眼前的胖子在我的腦中仍是視覺中出現的胖子。我個人相信,現代人這麼容易苦悶,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缺乏想像力,因為我們從小看電視和漫畫,想像力沒好好得到發展。如果人沒有想像力,生活就只有眼前一切,跳不出現實框架,無法超越環境,以及突破自己,心靈難以滿足。當人感到苦悶,就回到電視機前,讓感官沉溺在娛樂享受中,再度給眼前的影像充斥腦海,結果造成惡性循環。看看充滿想像力的小朋友吧,他們的喜悅來自哪裡呢?再想深一層,沒有想像力的話,人可以認識神嗎?我並不是說,神是我們想像出來的,但想像力是認識神的其中一種工具,正如思考和情感一樣。

傳統中國文化重視以文載道,如果教會只推動文字工作,卻沒有釋放想像力,所寫下的文字便死氣沉沉了。要看見屬靈的事,就要有一雙超越眼前事物的眼睛,聖靈在人的心靈上啟示真理,並不是在人面前寫下肉眼能見的字句(除了但以理外)。

我們應該回到聖經書卷,從這本偉大的啟示著作得啟發。先知在聖靈感動下寫詩,作品表達強烈的情感,同時也激發讀者的想像力。耶穌也用了很多比喻說天國的道理,因為比喻給人想像的空間,留下一條路,讓人親自走在其上,展開尋找真理的旅程。聖經的文學價值實在值得我們花時間探討。

我相信文字的力量,卻不是輕看影音媒介,我們要用不同媒介宣揚上帝的美善。但請勿放棄文字,這古老的傳道媒介需要的是生命力。

願全然可愛的神向我們啟示祂話語的美麗,在榮耀祂的文字上釋放祂的能力。

 

(原刊於《文藝通訊》2005年7月,第二十六卷第四期)

0
Wishlist 0
Continue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