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芬:人物專訪--「本社活字典」沈冠堯牧師

據沈冠堯牧師憶述,1963年他剛從神學院畢業,當年本社在道風山舉辦寫作班,本社前主席周郁晞牧師趁機邀請他參與。就從那時起,他與本社建立起密切的關係,直到今天。說起本社的歷史往跡,他如數家珍,誠然是本社的「活字典」。


難忘的成立過程

沈牧師曾任本社主席、代任社長,現為執行委員會及出版委員會委員,與本社共度的年日,屈指一算,也有三十多年。他最難忘的是本社成立的過程,他笑說那是「由環境逼成的」。在本社成立前,海外華人教會所用的聖經、聖詩、神學及信徒培訓的書籍,全由上海的廣學會出版。但1949年以後,廣學會的書籍不再出境,數年間海外出現供應斷絕的問題。何明華會督及其他教會領袖遂商討對策,當時雖沒有人授權出版,但在迫切需求下,便計畫在香港開辦出版業務以資供應。

當時,台灣、新加坡、馬來亞等地教會代表來港商量怎樣應付海外華人教會的需求。討論結果是聖經交給聖經公會,其他書籍另組出版社印刷發行。因供海外教會所需,所以便定名為「基督教輔僑出版社」,並邀請在台灣的許牧世教授來港任總編輯。他為本社策畫出版神學、聖經註釋、《普天頌讚》、聖詩、信徒培訓、聖徒傳記等書籍,以及雜誌《福幼》、《快樂家庭》。他曾任台灣報館編輯,因而便把張曉風的投稿《給你,瑩瑩》拿來出版,歸入「基文青年叢書」系列。另外還編輯中、小學聖經課本及幼稚園聖經課程,供應香港教會學校。幾年後,許牧世教授介紹黃永熙博士任社長,那時有台灣代表於會議中,指出本身在自己國土內,不算華僑,提議「輔僑」之名改稱「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從那時起,外國代表也沒有再來港開會了。

內地事工需求

問及本社與內地事工的聯繫時,沈牧師分享了一個片段:「有次在本社書室看見內地來客在書室左看右看,許久都選不到想買的書,我看了很難過⋯⋯便問他們想要甚麼書,原來他們要講道集,但偏偏本社就沒有講道集。那時我想起《靈泉點滴》,結集自周郁晞牧師在《基督教週報》寫的文章,我便推介這本給他們,但他們說這本是散文集,不是講道集⋯⋯。」他坦言內地要跟世界的神學思想接觸,比較困難,並沒有香港那般快,本社可考慮他們的需求,將新的神學思想向他們介紹,例如藉新的聖經註釋、信徒培訓、牧養輔導等書籍,他相信對內地牧師、傳道人及信徒都很有幫助。

台北分社及海外聯繫

台北分社的成立,沈牧師曾參與其中,並擔任總幹事。80年代,東南亞神學院委員會出版東南亞神學叢書,本社負責出版其中一部分。這套書當時在台南出售,周聯華牧師(本社中文聖經註釋總編輯)在台北買不到這套書,覺得十分不便,遂建議本社在台北辦分社,大家一致讚好。那時沈牧師剛放假,要在台北籌備世界循道衞理宗華人教會聯會及舉行第一屆宣教大會,於是順便在台設立分社。時至今天,分社已改組,成為另外一間出版社的一部分,本社跟他們的關係有了隔閡,聯繫也減弱了。

說起與海外的聯繫,沈牧師提及一個名字:章德英(Dorothy Jones,即章文新博士的女兒)。她曾在本社任編輯,與美國出版社關係良好,能取得很多美國暢銷書的資料。她雖是美國人,但在中國成長,對中國教會很熟悉,知道哪些暢銷書適合中國讀者,例如本社出版的「那里亞王國」(Chronicles of Narnia ),就是由她介紹來的。現在則缺少這種聯繫,沈牧師認為這方面要加強,或許對本社出版有幫助。他還提及本社以往不僅在本港,在海外也有讀書會,那些海外會員會定期向本社購書,後來讀書會解散,與海外讀者也失去聯繫。

 

對本社期望:承先啟後

沈牧師期望本社能承傳經典名著的出版水準,以「基督教歷代名著集成」為例,這套叢書於1960年,由金陵神學院託事部交本社出版,迄今已有50年,他期盼本社繼續編撰世界新的神學著作,以應今天所需;並能緊貼時代發展,敢於面對社會現實問題,以聖經教導提出討論,幫助信徒思考信仰。沈牧師認為這將會是本社時代的使命,也是長遠的任務、一種異象。

0
Wishlist 0
Continue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