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權:〈藝術,重建意義和價值的世界〉

每逢主日,全球各地教會的信眾都在崇拜禮儀中宣讀《信經》(The Creed),一方面是代表着普世教會在對基本信仰之認信下是合一的;另一方面是代表着耶穌基督的教會向世界陳明基督宗教相信的是甚麼。其實,《信經》就是基督宗教信仰的濃縮版本。

今天華人教會多以文字及宣讀等形式來表達《信經》的內容,至於運用藝術,特別是畫像式的視覺藝術作為表達手法,可謂絕無僅有。事實上,我們是活在一個重文字、重言的教會文化環境中,因此,教會在信仰的表述與傳遞上也得依賴文字與言語來作為工具。文字與言語的好處是清晰直接表達所要表達的東西,這樣便避免了溝通上或傳遞上造成的障礙。然而,言語和文字與畫像不是互相對立、彼此排斥,而是攜手為耶穌基督的福音作見證,並且將上帝那深不可測的豐盛呈露出來,比方東正教的圖像藝術(icon)就是一個顯例。

眾所周知,華人教會普遍不重視藝術,畢竟,藝術不是教會會議桌上的議題、或牧養上的關注點。藝術只是海報單張的設計、堂內的佈置,宣傳等功能而已。然而,藝術的價值是超功能性的,它是天地間美善事物的折射。藝術也具備了超越的能力,它為平淡的生活加添健康色彩;為平凡的事物開啟新思路、新解釋、新價值、新意義、新言語、新想像。在禮崩樂壞的世代裏,藝術可以重建意義和價值的世界。尤其甚者,藝術更不需要借助任何文字、概念、程式,就能夠把基督那深不可測的救贖奧義揭示出來。這就正如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說的:「美能拯救這個世界」。

無疑華人教會在解說基督教信仰或神學時甚少採用非文字、非推理的藝術直覺式思維,然而,世事無絕對,現在擺在我眼前就是一個打破常規很好的例子。我所指的是黃笑雯博士的近作:《美善之境:「我如此信、如此活着!」》默觀靈修畫冊。

黃博士選擇了古教會的《使徒信經》(The Apostles’ Creed)作為她從事繪畫創作的基本題材。當打開這本畫冊,展現眼前的《使徒信經》頓變成了一幅幅充滿了藝術意境的畫像,為我們慣常接觸到的《使徒信經》添上了一份親切的美感。尤有甚者,當仔細欣賞黃博士的畫冊時,我們不難發現當中的畫作皆直接地或間接地折射着希臘教父的靈性及神學的神髓,簡言之就是「光的神學」(Theology of Light)、「人的成神」(Theosis of Man),及「宇宙萬物的改變」(Transfiguration of Creation)。

《美善之境:「我如此信、如此活着!」》這本靈修畫冊不單填補了華人教會在藝術靈修及神學等方面的空白,更點出基督教藝術在表達神學或教義時絕不比文字和言語遜色。

(摘自《美善之境:「我如此信、如此活着!」》,序二。)

陳國權牧師
信義宗神學院榮休教授、道在人間靈修、輔導、文化中心主任

 

《美善之境:「我如此信、如此活着!」》
黃笑雯 著
Cat. No. 1192 / ISBN 978-962-294-381-0

 

 

書籍連結:《美善之境:「我如此信、如此活着!」》

 

(原載於《文藝通訊》2023年4月號

 

0
Wishlist 0
Continue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