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豪:〈疫境中的上帝召喚〉

執筆之時,新型冠狀肺炎「第三波」疫情在香港有緩和跡象,但我們沒有忘記過去大半年,疫情對我們個人生活及社會經濟帶來空前的衝擊,沒有忘記默默工作的醫護人員和清潔工人,也不會忘記因感染新型冠狀肺炎而失去生命的市民。

香港教會在這場世紀疫症之中,作了許多美好見證,例如疫症初期向街坊分發防疫物資,到近日「禁堂食令」下開放教會場所供市民用餐。在教會生活和信徒牧養上,牧者亦盡了很大努力作出回應,除了靈活地透過線上方式維持會眾的敬拜和相交生活,不少牧者也幫助信徒反思,在危機中如何重尋教會在城市中的使命,學習以愛鄰舍為己任。然而,這次世紀疫症帶給我們集體的心靈創傷,是超出我們幾代人的經驗和知識所能承載。在「限聚令」下,差不多所有關乎人生大事的慶典(包括結婚、生育、入學和畢業),我們都不能正常參與,許多時也無法在場分擔患病親友身心靈的苦痛,不少人也不能參與哀悼親友離世。當全城落入因疫症而受困的沉鬱之中,上帝的話語,對我們失落和哀傷的內心,可以怎樣帶來亮光呢?

舊約聖經學者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最近出版的小書《疫轉新世界:幻變疫境中的聖經默想》(Virus as a Summons to Faith)提供了嶄新的角度,幫助我們從聖經中關於瘟疫的記載,重整我們受疫症衝擊的信仰。面對疫症,教會的回應和信息傾向以勵志方式(如講述意大利神父捐出呼吸機而犧牲自己的故事 ),配合積極行動(如參與分享行動),務求達至「抗逆」結果,把目光放在如何應對當前困境,可是宣講信息甚少觸及疫症的神學問題:疫症蘊含甚麼道德向度?我們自己,以至整個社會有甚麼需要悔改?上帝透過疫症要成就甚麼工作?在疫症中怎樣仍能盼望上帝的慈愛?換言之,我們習慣了舒緩當下的迫切需要,但較忽略在醫治心靈哀傷的同時,需要兼顧回逆過去(疫症的前因及我們的責任)以及盼望將來(上帝會帶來甚麼新景象)這兩方面。

布魯格曼從舊約有關「瘟疫」的傳統,發掘這兩方面的亮光。他毫不諱言地指出,舊約中「瘟疫」可以是子民因違背上帝而得到的報應,也可以是上帝施行工作的途徑,但筆者最深刻的,是他指出「瘟疫」本身有深不可測的一面,使人更體會上帝的神聖(見第一章)。這觀點相當切合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知,就是對其特性所知甚少,信奉現代科學的人,應省悟人類的有限,以及造物主的無限。布魯格曼又提及,新型冠狀肺炎亦帶來社會從未預期的善果,包括因工廠停產而重現失去多時的清澈天空,又或是在美國一些囚犯提早獲釋,學生債務獲准延期償還等(見第二章),這都顯出上帝工作帶來恩慈一面。一般人都會預期,新型冠狀肺炎終會過去,但布魯格曼強調將來的「新常態」必是按着上帝應許建立的(見第三章),在這框架下,我們的禱告焦點不再是自我,而是與我們立約的上帝(見第四、五章)。在這書餘下部分,布魯格曼也一再強調上帝透過疫症帶來的更新,必先經過苦楚才能達成(見第六、七章)。

隨着疫情放緩,社會大眾和教會都急不及待希望回覆「正常」生活,但我們有沒有想過,疫症除了衝擊我們的生活和經濟,對我們固有的價值觀、行為以至社會制度,帶來甚麼更合上帝美意的改變?我們有沒有把握時間去重整信仰,重新檢視在疫症之中,上帝對我們的召喚?

 

梁俊豪
香港神學院副教授

 

「Light:輕閱讀,大亮光」系列
《疫轉新世界:幻變疫境中的聖經默想》
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 著  區可茵 譯
Cat. No. 1332.03
ISBN 978-962-294-367-4

 

書籍連結:《疫轉新世界:幻變疫境中的聖經默想》

 

(文章原載於《文藝通訊》202010月號

0
Wishlist 0
Continue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