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導讀|當正教神學家與泰澤團體相遇

新書導讀 2025-04

當正教神學家與泰澤團體相遇

對華人讀者來說,格利民(Olivier Clément, 1921-2009)這名字可能比較陌生,但他被正教神學家尼•洛斯基(Nicholas Lossky, 1929-2017)譽為二十世紀法國正教會最偉大的神學家,他著作極豐,平生出版了41本著作,期刊中刊載了數百篇論文,思想龐雜,難於整合;他同時是歷史學教授和位於巴黎聖謝爾蓋東正教神學院(Institute of Saint Sergius)的神學教授。本書作者實為當代正教神學界重要代表人物,正如泰澤新任院長馬思謙(Brother Matthew)所言,本書不單為讀者刻畫了泰澤團體的寫照,作者更帶領我們這些尋找基督的人,更深入地一同探索人生的掙扎與矛盾,並相信在教會這共融的奧祕中找到生命真實的意義。對作者而言,泰澤正是這共融奥祕的比喻,也是這意義的具體呈現。

格利民在書中憶述,他出生於巴黎南部一個無神論家庭,死亡的迷思驅使他尋問生命的意義和追求信仰。少年的他博覽羣書,曾向印度教和猶太教尋求生命答案,直至讀了別爾嘉耶夫(Nicholas Berdyaev, 1874-1948)的著作,及拜讀了杜思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 1821-1881)的文學作品,他師承弗•洛斯基(Vladimir Lossky, 1903-1958),30歲的他於1952年正式受洗歸入俄羅斯正教。

格利民除了繼承並整理早喪的恩師弗•洛斯基的筆記,完善其神學面貌並將之印行出版外,他也沒有忽略拜占庭(或敘利亞)正教的傳統,他的思想常常遊走於不同的傳統之間,致力追求共融,克服彼此表面的矛盾。即使雙親賦予他無神論的背景,他也視為自身信仰歷程的一個重要階段,並沒有輕易摒棄與否定其價值。他的神學旅途兼容並蓄,從不把自己生命旅途中曾經經過的門戶關閉,而是尋找更多扇信仰之門,為人打開更廣闊、更共融的路徑。

除了正教間的信仰交流及對話,格利民的著作也吸引了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於1996年於羅馬召見他,與他進行深刻的信仰交流。他是不斷尋求對話的人,於1997年本書法文版面世時,他分享自己在泰澤羣體生活中所發現的生命意義。如此共融合一的正教神學家在泰澤羣體生活中,又豈會錯過這修道羣體對生命蘊含的豐富意義呢?

格利民總結其自傳式筆記時如此寫道:「我的工作不是給世人加添法規,而是要提醒他人生命的意義……基督宗教不是由禁令規條組成,她是火,是創造,是光照。」在泰澤團體裏,他同樣發現這份創造生命的愛火,光照着每位到訪者,特別是青年人的生命。泰澤邀請每位到訪的朝聖者進入內在生命的奧祕,在內在生命中,從忿恨到信靠,由最內在人性光輝中,尋回與整體人類、與教會及三一上帝的共融。泰澤的理想明顯與格利民一生尋索的信仰精神殊途同歸,共鳴不絕。

不要輕看這本不過一百頁的小書,不要因為字數多寡而受矇騙,精簡的比喻往往蘊藏深厚的意義,歷久常新,正如耶穌比喻無異。格利民以精煉的筆觸輕描淡寫泰澤這簡樸的聖地,從中探討人生的奧祕。在這開放無私彼此聆聽的羣體裏,他發現這羣體以自身存在作為人類社會共融的比喻,置身其中,會讓人頓悟個人、社會和教會的關係本應如是。

筆者提筆之際,正值國際間戰爭沒有休止、衝突沒完沒了之時,盼望本書的出版,能啟發讀者在黑暗中相信光明,在衝突中相信聆聽,在紛亂中相信簡樸,在仇恨中相信愛,從中尋回生命的奧義。

(摘自《泰澤:為生命賦予意義》,中文版導讀,頁xi-xiii。)

 

范晋豪牧師
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主任牧師
〈泰澤靈思系列〉主編

 

泰澤靈思系列

《泰澤:為生命賦予意義》

《泰澤:為生命賦予意義》 奧利維亞.格利民 著 區可茵 譯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出版
Cat. No. 1182.04 / ISBN 978-962-2942-41-7

 


文藝通訊 2025.04
「泰澤‧青年‧生命的意義」

編者語 |泰澤: 青年、共融與生命的意義
文藝聚焦|早安!泰澤 —— 四位青年人在生命的不同時間點走入泰澤,在祈禱與服侍的日常中重尋上主
主題選書|那些泰澤教會我的事/趙秀娟牧師
新書導讀|當正教神學家與泰澤團體相遇/范晋豪牧師

🔗2025年4月號 – 目錄
0
Wishlist 0
Continue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