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構思此分享文章的時候,我不禁想起一位又一位長輩與我同在的經歷,回顧一個又一個深刻的生命故事。
麗心性格堅毅積極,年輕時是小學體育老師,育有一子一女。子女均長居外國,在她退休前兩年,丈夫發現患了癌症,半年後去世。子女邀請她到外國同住,可是她考慮到朋友圈子在港,不想適應全新生活,決意留港,並草擬了未來生活計畫。她經濟充裕,計畫過世後把大部分積蓄捐獻,故亦不希望生前有太多花費,退休後會多做運動,並在教會及社區當義工,如行動或自理出現問題,便入住安老院。70歲那年,她一次意外跌倒後影響活動能力,需用手杖助行,她按自己計畫請教會代為申請入住院舍,三年多後便入住安老院。她積極進行復康運動,加上多元化的社交及義工活動,她的體能和認知維持得很好,只是她不想在外國的子女和牧者擔憂而入住安老院,又趁自己適應力還好的時候,嘗試新的集體居住生活。入住初期她仍繼續外出到教會做義工,大概兩年後,她笑說院舍也有許多擔任義工的機會,不如多服侍這「家」的家人。除了參加院舍大小活動,她更是院友間的和事老,院友和職員的福音大使,更是整間院舍的開心果。
麗心早早為自己的老年生活作好安排,做好心理準備,積極維持體能參與教會生活,並努力開展社交網絡,她在身、心、社、靈各方面都得到滿足,做好全面準備(Prepare)。
笑美性格樂觀,年輕時協助丈夫做小生意,非常勤力,但整體生活壓力較大,並患多種長期病,未到60歲就經歷嚴重中風。她康復後能如常自理和照顧家庭,更笑言那些日子不用工作,每年待女兒假期更有機會到外地旅遊,優哉游哉。
在68歲那年,她再次嚴重中風,康復未如理想,之後以輪椅代步。丈夫照顧壓力日大,故申請了日間護理中心的服務。她樂於到中心多與人接觸,又讓丈夫歇歇;她積極參與復康運動,尤其喜歡外出活動,如旅行和飲茶,亦積極參與班組,更在大型活動中坐輪椅參與表演。一次笑美的女兒告訴中心姑娘,謂她在聖誕的家庭聚會中主動表演讚美操,更在孫兒表演後開懷大嚷encore,這是她過往未試過的。女兒笑說本來很擔憂年輕時獨立能幹的媽媽很難接受被照顧,但看到她能放下和接受,適應和享受在不同階段的能力和生活,為她感到非常感恩和安慰……
綜觀不同的生命故事,我想最滿足、最開心的,就是在每個人生階段,尤其日屆年老的時期,能夠享受當下(Enjoy),以平常心面對、接受、欣賞生活和生命。
在此祝願打過了人生美好的仗,仍在人生跑道上一步一步前行的每一位,常存感恩和盼望,最重要是常常喜樂。
(摘自〈第7章:資深社工感言(撰文:李秀霞)〉,《我的老年我話事:年老生活寫照和反思》,頁99-105)
「說‧書‧會」系列
我的老年我話事:年老生活寫照和反思
關俊棠 主編
Cat. No. 1325.06 | ISBN 978-962-294-283-7
書籍連結:《我的老年我話事:年老生活寫照和反思》
(原載於《文藝通訊》2024年4月號) 電子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