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貞:為童貞女馬利亞所生

黃慧貞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組名譽講師

兩年前崇基禮拜堂以使徒信經為基礎編排一系列的講道,我被邀請負責重新解讀「為童貞女馬利亞所生」一節。對現代人來說,這節可以說是相當難以理解的︰既要認信馬利亞為童貞女卻是母親;亦要認信她是血肉之軀卻又是神的母親。先別說其兩項內容在智性邏輯上存在著無法辯解的矛盾,童貞女這個觀念在近代女性主義倫理討論上,因為其對婦女所造成的一面倒壓抑而備受非議。究竟我們作為現代人,可以抱怎樣的態度去理解上述一節信經?

聖經的根據

對於馬利亞的聖靈感孕,聖經中的馬太和路加福音書有清楚的描述。

然而對馬利亞童貞最詳細的描述,就要數典外文獻中的一部稱為雅各福音(protevangel of James)的書卷。雅各福音中特別提及馬利亞童貞的完整性,指出她不僅在生產過程中童貞未受破損,她在生產耶穌的過程中亦無陣痛,以及在產下耶穌之後也沒有進行過性交,以致一直也沒有其他子嗣。相對於聖經對馬利亞資料的缺乏,雅各福音為天主教會的馬利亞神學提供了基本的框架。

事實上,聖經中對馬利亞所有的資料少得令人驚訝,與天主教會或新教對馬利亞的重視形成強烈的對比。除了馬太和路加福音對馬利亞的童貞懷孕毫不隱晦外,新約聖經的其他經卷對此完全緘默。就福音書來說,馬可從耶穌成年的旅程開始;約翰則回到老遠的太初開始。只有在約一13中有「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乃是從神生的」一節,它在最早的拉丁譯本中被強解繙成單數,以重申耶穌從聖靈而生的信念。至於保羅和其他書信及使徒行傳等,都對童貞感孕絕口不提。

最後,聖經中就童女是否永遠保留了童貞,馬利亞是否「第二夏娃」(相對於耶穌的第二亞當的拯救,羅五12-21),馬利亞作為上主之母(路一43「我主的母」),她的升天、無罪及馬利亞作為信仰典範等的經文參據都甚具爭議。

馬利亞神學的發展

部分由於這個理由,新教信仰不接受馬利亞的神聖,甚至認為天主教將馬利亞奉為聖母是偶像崇拜。然而對於馬利亞的崇拜,淵源可追溯到四世紀,並一直廣受歡迎、深入民心。

像很多的基督教教義如三一論一樣,馬利亞信仰是經過早期教父的多方爭議而發展出來。對於馬利亞的爭議,中心並不在乎馬利亞本身,而是在於耶穌基督。主後一三○年,利昂主教愛任紐的著作中對馬利亞等同第二夏娃的神學論點作了最早最完備的記載。在《反異端》中,他清楚提出︰「正如人如何因一個童貞女(夏娃)的叛逆而墮落以致死亡,人也如何因為一個童貞女(馬利亞)對上主聖言的服從而更新生命及得著生命。……(基督)也不從其他而生,而選擇了通過她(馬利亞)而降世,保存了(亞當)同樣的樣式;以致亞當可以在基督中重生,由可腐朽的成為不會腐朽的。」

很明顯,馬利亞的重要性是因為她與耶穌的關係。過去馬利亞神學亦是以解決第二、三世紀一個最基本的辯論為中心︰耶穌的神性和人性。教父初期要面對諾斯底主義的影子說,反對他們為了高舉耶穌的神聖本質,將耶穌與馬利亞的關係說成像水經過水管一樣,不沾染任何肉身的腐朽。另一方面,教父特土良就提出耶穌若成為真理,祂必然是成為真正的肉身;祂既是真正的肉身,祂就必然是生產所出的,就不可能是魅影。依據這個原則,拯救在乎耶穌的真實及全然的人性,亦即是祂真正的活過和死過,並且真正的由婦人而生。於是馬利亞便追隨耶穌神人兼備的特質成為另一個歷史的大吊詭︰童貞卻是母親、是人母卻又是神的母親。

在了解馬利亞神學對基督教信仰肯定耶穌既神既人的重要性之同時,亦要明白到馬利亞神學的限制。馬利亞之所以受重視是因為耶穌,馬利亞的神學傳統亦是因為完善基督論而生。然而馬利亞既標誌著基督教傳統中少有的對女性的敬拜,卻也標誌著歷來基督教會對女性和性的壓抑;她既成為負面的夏娃的拯救者,也自綑於一個絕對聖潔和全然順服的婦女典範中──她所衍生的信息是混雜的。近代女性主義神學重新建立基督教傳統中的女性傳統,馬利亞的故事又成了聖父和聖子信仰傳統之間一個重要的信仰參考。

 

(原刊於《文藝通訊》2003年11月,第二十四卷第六期)

0
Wishlist 0
Continue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