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梁柏堅對談:《青少年牧者潘霍華》到底給華人教會甚麼重要啟示?

「日期」: 2020 年春天,疫症蔓延之時
「地點」:網絡視像通訊軟件

答:梁柏堅 突破機構出版及媒體事工總監
問:吳蔚芹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編輯

I.

問:謝謝你接受我們的訪問,亦感謝你那麼快便讀了 Bonhoeffer as Youth Worker
你認為這本書對青少年事工有何深刻的啟發?
 

答:關於本書的啟發有很多,我大概歸納為三點。首先最有趣的是,作者路恩哲(Andrew Root)將潘霍華的生平跟他的神學思想融合起來,夾敘夾議,互相豐富,這安排令潘霍華神學中抽象的概念,讀起來更加立體和「有血有肉」。

當中最深刻的是潘霍華的家庭背景。本書給我們縷述潘霍華少年時代,到他後來作青少年牧者的事蹟。我們不難留意到其中的兩種面向,一方面潘霍華如媽媽般溫情,具母性的一面,常常照顧妹妹,和她們一起遊玩。與此同時,他對世界尖銳批判的一面,跟任職精神醫學教授的爸爸相似,也在他跟兩名姐夫的互動中顯露出來(潘霍華年少時留在家庭的狹小世界之中,兩名姐夫是引領他認識外面廣大世界的重要人物)。

這對青少年牧者有很大啟示:華人教會的青少年事工,往往側重「媽媽」那一面,強調關係建立、關顧,甚至乎把兒童事工的牧養模式,一直持續到青少年甚至初職階段,把青年人視為「小朋友」,難怪青年人長大後紛紛離開教會。

潘霍華的少年成長經驗,正好告訴我們青少年牧養應該加強像「爸爸/姐夫」那一面,就像潘霍華的姐夫會跟他談論世界大事、文化藝術、公共事務。華人教會比較強調關係,牧養栽培受限於人際接觸方面,缺乏對「世界」的探索,以及如何在世界中跟隨基督的向度,只有「關愛」,欠缺「公共」和「實踐」。這不是說不要給青年人噓寒問暖,而是不要停留於此;愛心關懷很重要,但不該成為青少年事工的唯一向度。

無論是潘霍華自身成長經歷,還是他後來的牧養實踐,在在表明信仰的「公共」、「世界」向度很重要。潘霍華自己做青少年工作時也是如此,到少年人有一定年齡,他便會直接跟他們談宗教、文化、藝術,甚至用學院水平的論述/作品來跟青年人分享。

 

II.

問:除此之外,本書還打破甚麼青少年事工的迷思?

答:我第二個想指出的重點是,路恩哲強調了潘霍華的思想和他的牧養有很深的關係。從書中可以看見,潘霍華的神學思想一方面來自他牧養青少年的第一手經驗,同時他又將神學思想融入牧養之中,兩者互為表裏。

這正好回應華人教會另一個頗為普遍的迷思,就是對「青少年牧養」和「神學」抱持某種定型(stereotype),以為某類型性格才適合做青年工作,又以為「搞神學的人都好抽象」,無助於教會真實的實踐場景。由此衍生一個流行想法,就是神學/神學院所教的東西,不能幫助教會培養事奉人才。

路恩哲筆下的潘霍華,很着重處境思考,他以「神學踐行」的角度解讀潘霍華,翻轉我們把事工和神學切割的理解,要牧者時刻想清楚,自己正在做甚麼,而不是照抄一些普世通用的方法,或把「祕笈」當成金科玉律,回到教會照辦煮碗。

 

III.

問:本書還有哪些意念你認為青少年牧者需要留意? 

答:第三個我想談的,是着重青年的自由,尊重他們作為獨立的個體。

不少教內成年弟兄姊妹,會從培養未來人才的角度看青少年牧養,說「青年人是教會的未來」。然而,潘霍華的神學踐行卻指向另一個層次。

從潘霍華所寫的〈論青年工作的八條提綱〉(Eight Theses on Youth Work)中,我們可以看見潘霍華着意提醒我們不要以青春活潑的靈取代聖靈,教會應該容讓青少年自由地與聖靈相遇,青少年在教會羣體中沒有特殊優先或特權,跟所有不同年齡層的人一樣,大家同是跟從基督的門徒。我們需要明白,教會的使命是承擔世界的苦難,分擔他者的痛苦,讓人進入聖靈的感動之中。青少年在教會羣體中並不能說特別重要,因為整個教會都應該是以基督為中心,至關要緊的,是容讓青少年自由地與聖靈交流交往。

除此之外,着重青年的自由,也能避免牧者/領袖成為偶像,一如潘霍華在《團契生活》中關於羣己關係的論述,教會領袖要提防自己成為被崇拜的對象,而應引領眾人進入與基督的關係中。

在青少年牧養上,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在成長階段的青少年,很多時傾向尋找模範,青少年牧者要有意識地避免自身成為偶像,使青年人由追隨基督變成了追隨自己,要分清楚青少年牧者也是平等地踏上追隨基督的道路上,彼此都是基督的跟隨者。

這不是說具備領袖風範的人本身有問題或特別危險,而是要提醒青少年牧者,在他們面前的每一個青少年人,都是上帝所創造的獨立個體,不是我們所要或所能控制的對象。

這和潘霍華的基督論以及對社羣的理解有莫大關係,也和他如何看待教會與基督的關係有關。潘氏的基督論強調,我們每個人彼此之間要以基督作為中介,人與人之間彼此要有界線,藉着基督相連。若非如此,我們之間的關係將會被血氣的罪性扭曲和破損。

潘霍華的基督論提醒我們,基督在你我中間,是我們的中保,我的靈魂不是直接進到你那裏,而是要通過基督,防止我的血氣、我的罪直接干擾/干犯別人(魂裏的愛),保護我們各人的自由,以自由的靈去回應上主的靈(靈裏的愛),這一點對青少年牧者尤其重要,因為其中存在很大的試探和誘惑。

(撰文:吳蔚芹)

(文章原題目為〈對談:潘霍華.華人教會.青少年牧養〉,原載於《文藝通訊》2020年7月號)

————————————

書籍介紹

《青少年牧者潘霍華》

✝ 潘霍華 X 青少年牧養,關心如何跟青年人同行不可錯過之作!
✝ 包含《團契生活》、《追隨基督》導讀指南(青少年導向版)
✝ 前線/資深/熱切與青少年同行的牧者誠意推薦

====================

二十世紀最廣為人知的神學家,或許最不為人熟悉的一面!
也許我們曾聽聞他是神學家、特務、殉道者,
但遺忘了他其實首先是一名牧師,而且是專責青少年牧養的牧者。

不論是想從潘霍華身上學習(青少年)牧養,
抑或是似懂非懂讀過《團契生活》和《追隨基督》後,想進深了解潘霍華,探索其短促而波折的生平、深邃精湛的神學,本書也是不可錯過之作!

這本書挑戰我們重新認識潘霍華,也挑戰我們重新思索何謂青少年牧養,
在變幻頻仍的世界裏,牧養、世代、羣體、團契、與青少年同行,其真意為何?
對於這個時代,潘霍華仍給我們甚麼啟發和挑戰?

書籍連結:《青少年牧者潘霍華》

0
Wishlist 0
Continue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