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在上帝故事的人,自會從中折射出神聖的光華。
當代神學大師羅雲.威廉斯(Rowan Williams)透過這部《在光中行:二十個映照基督真道的生命》,與讀者分享古往今來基督教歷史中二十位被上主光照的人物,描述他們如何參與在上帝的故事中,並如何在人間發光發熱,呼召更多信徒參與上帝在人間發顯真光的生命歷程。
正如路加福音的以馬忤斯故事一樣,復活主跟兩位沮喪的門徒重述一個上帝與世人的故事,通過聚焦於耶穌的死與復活,整個舊約故事得以重新整合結連,就像點點的靈光匯聚於它們的光源——復活主當中,讓它們發放更大的光芒,也令兩位門徒心裏火熱,最終認出救主,並重新檢視自己的故事,讓生命與復活主相連,令生命煥發不一樣的神光。羅雲深信這條以馬忤斯路程在教會歷史長河裏繼續延伸,透過重述這二十位人生朝聖者的生命故事,期望他們所發出的光芒,也能教一眾讀者心裏火熱,加入他們見證真光的行列,在我們身處的時代參與上帝的故事。
羅雲坦言,這二十位發光人物生命故事清單其實選取上有點隨意,全是由他過往崇拜和講學的講章、廣播訪談及著作內容中輯錄而成,因此對全書二十位人物的故事,讀者大可以隨意按喜好來安排閱讀次序。然而,在作者所謂隨意選取的背後,筆者仍隱約看見本書基本上有幾條閱讀路線,可供各位朝聖旅途中的讀者參考。
首先,全書按二十位人物的出生年分編年排列登場,由聖經時代的早期教會到當代風潮下的教會,若我們從歷史時間線上看,當代人物所佔的比重最多,云云二十位人物中有七位經歷過上世紀第一次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洗禮,當中有流亡海外的正教學者布加科夫(Sergei Bulgakov), 有因納粹迫害而犧牲性命的施妲茵(Edith Stein)、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薇依(Simone Weil)及海妮森(Etty Hillesum),也有在暴政下為真理發聲而殉身的當代聖徒聖羅梅洛(St. Óscar Romero)。上述各人的信仰同樣受着自身的社會處境考驗,他們在時代所作出的生命抉擇,背後盛載着他們的神學洞見與信仰精神。閱讀他們的故事,激盪着今日的你和我去好好思考,如何能夠在信仰和社會處境中發出基督的光芒。
另外,羅雲作為英國聖公會前坎特伯里大主教、劍橋大學抹大拉學院(Magdalene College)院長,我們不難發現,這二十位人物中有一半是來自英國教會歷史文化的重要人物。對於華人讀者來說,這十位人物當中,無論是英格蘭第一位殉道者聖奥爾本(St. Alban),教會領袖如坎特伯里的聖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of Canterbury)、聖安瑟倫(St. Anselm)、克藍瑪(Thomas Cranmer)、丁道爾(William Tyndale)及藍賽(Michael Ramsey),與作家如米爾頓(John Milton)和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護士如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和政治家如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大家也許未必全部熟悉。然而,就算你對文學和醫護有所涉獵,也未必像羅雲一樣,能夠從米爾頓和狄更斯的名著寫作風格中探討他們的信仰及人性反思。此外,我們或許會把威伯福斯跟廢除黑奴制度及詩歌《奇異恩典》聯在一起,但我們未必有羅雲的敏銳眼光,能夠在虔誠的威伯福斯身上看見從政作為信仰召命的洞見。
第三,羅雲在人物清單中有四分之一是女性,這五位女性中除了來自英國的護士先軀南丁格爾外,其餘四位都是猶太裔女性。她們分別是十六世紀西班牙靈修大師聖女大德蘭(St. Teresa of Avila),另外三位都是二次世界大戰殉身的知性英烈。現象學大師胡塞爾(Edmund Husserl)得意弟子施妲茵修女在當時歐洲世界的主人和復活主之間,放棄了失智可怖、極端反猶的納粹政權,以理智與安寧的心靈懷抱同樣因愛而選擇犧牲的復活主。充滿靈氣的薇依則全情投入在「無我」當中,等候經歷同樣在創造中捨己無我的上帝。這位體弱的猶太裔法國哲人雖逃離了納粹魔爪,但因決心維持每天餐量要跟法國最貧困的同胞看齊,令本身柔弱的她更接近死亡。三十歲不到的猶太女子海妮森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遺下了兩年的日記,當中細意刻畫了靈性與身體的互動關係、跪下的姿態與禱告生活,以及「細聽自我」化為「讓上帝在我裏面細聽」的靈修洞見,引人細味再三。以上三位女性給予讀者十分獨特的信仰視角、不一樣的靈性洞見,值得我們看畢本書對她們的引介後,閱讀更多其他相關著作和資料,以進一步認識她們。
作為讀者,筆者個人最深印象是本書有關聖女大德蘭和布加科夫的篇章。這兩位先哲對羅雲個人的神學思想也有着十分深刻的影響,他亦另有專書介紹兩位的神學思想。在本書,羅雲特別強調聖女大德蘭道成肉身的神學,她所描繪四種灌溉花園的意象,提醒信徒人為努力與靜候神恩這兩者,在尋求上帝旨意上同樣有着重要位置;而基督肉身生命永遠是信徒默想的對象,馬利亞代表的「默觀」跟馬大代表的「行動」並行不悖,幫助我們與上帝同步。而論到布加科夫,他認為政治、藝術及禱告生活三者有着互動作用,缺一不可,惟有三者合而為一,教會的真義才得以呈現,自己身處的世界才得以更新變化。閱畢羅雲重述兩人的故事,他們的靈性光輝仍光照着我心靈的黑夜。
讀畢全書,你會發現有些人物你從不認識,有些你似曾相識,有些則是你自己以為認識的,但透過羅雲文字的魅力,吸引你願意走近這二十位人物,願意認識他們更多,並從他們身上認識使他們發光那背後的光源——我們的復活主。參與這光之羣體,讓我們的生命和書中二十位前賢先哲的生命一樣發出基督的光,這絕對是這位大師在本書對我們每一位讀者的邀請,期待我們在人生的以馬忤斯路上認出真光,並為這光作見證,成為光之繼承者。
范晋豪
聖公會諸聖座堂主任牧師
「Light:輕閱讀,大亮光」系列
《在光中行:二十個映照基督真道的生命》
羅雲.威廉斯(Rowan Williams) 著 黃大業 譯
Cat. No. 1332.04
ISBN 978-962-294-369-8
書籍連結:《在光中行:二十個映照基督真道的生命》
(原載於《文藝通訊》2020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