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長室:仗賴上主 承傳使命

本社自1951年成立(那時稱基督教輔僑出版社)以來,一向「致力優質出版,推動文化事工,服侍華人教會,廣傳天國福音」。藉着七十周年社慶感恩的日子,我們舉辦了「出版趨勢座談會」,邀請香港出版總會會長李家駒博士、塔冷通心靈書舍神師關俊棠神父及恩光書院院長梁永泰博士作深入討論,期望在困難重重(尤其是基督教出版)的出版事業,能夠走出幽谷,迎向光明,繼續自1887年(廣學會成立的年份)以來的艱鉅文化使命,毋負上帝的託負。

三位講者的背景雖然不同,但是有三點相同的地方:首先是他們都提及科技轉變對閱讀帶來的挑戰。梁永泰博士認為出現了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帶來數碼化及輕量化的形式,導致資訊發達,書籍不知不覺間「輕」量化了,以致流於表面而不夠深度。李家夠博士則引述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張信剛教授的說法「手機發展快速是意料不及」。事實上,十年間手機已成為人生的一部分,甚至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關俊棠神父更認為閱讀器是呆板和缺乏人的生命,只有資訊的味道,可以助你尋找資料,但不能品嘗。

其次是科技的轉變,雖然範式轉移及因載體的不同而導致閱讀習慣的改變,梁永泰博士認為我們需要着眼於書的「重」量,在急劇轉變的世界之中,讓讀者閱讀整個時代。李家駒博士則認為「書是傳遞知識的主要手段」,縱然科技介入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閱讀習慣,甚至出版社的角色(當然也涉及編輯、製作、印刷、發行商及書店種種關係)出現顛覆性改變,可能最後只剩下作者與讀者的直接關係,而出版社、印刷廠、發行商及書店則完成歷史使命,但是這一天何時來臨?甚或真的會來臨?我們實在不曉得,現今可以做的是加強出版能力及質素的培養,幫助讀者在快速的生活節奏之中,養成慢讀和慢活的習慣,加深個人思考,從而沉澱表面的經歷,進入深度生活。關俊棠神父更認為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與古今中外很多朋友神交,融入美麗心靈,甚至達致純潔,可見書的內容是最重要的,這也是我們表達信仰所需。

第三方面是基於以上兩點,梁永泰博士對出版前路仍然樂觀,而李家駒博士則認為是審慎樂觀,關俊棠神父更認為「好的書永遠不會浪費紙張」。可見縱然前路艱辛,我們仍需回應時代的需要,繼續仗賴上帝的恩典參與天國使命。

 

翁傳鏗

 

(原載於《文藝通訊》2022年1月號)

0
Wishlist 0
Continue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