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導讀|靈修傳統:普世教會共享之神恩

新書導讀 2025-01

靈修傳統:普世教會共享之神恩

 

教會有接近二千年的歷史,靈修的經驗和傳統非常豐富,應該受到普世教會的重視,並視之為共同承繼和擁有的遺產,在不同宗派和教會傳統中互相分享,彼此豐富,就像彩虹般美麗動人。

 

這冊書中介紹了不少靈修的經驗和傳統,包括方濟、依納爵、神祕主義、循道衞理宗、貴格派、福音派、五旬宗等,也特別介紹對新教(基督教)比較陌生甚至會抗拒的玫瑰經。另外,有兩篇是具有濃厚合一精神的靈修實踐和運動,就是源自公教(天主教)的普世博愛運動和新教的泰澤團體。神學對談小組和基督教文藝出版社更舉辦了兩次講座,讓不同靈修傳統之間有對話的機會,並把靈修傳統帶進現代人和香港的處境中,彼此對照。

 

大家細心閱讀時會發現本書的一些特色。首先,本書的題材和範圍非常廣闊……由新教未出現的方濟,到新教出現後屬於公教傳統的依納爵,還有重視安靜聆聽聖靈在內心工作的貴格派,英國復興運動時期創立的循道衞理宗,以及新教非常熟悉而影響力日益增長的福音派和五旬宗,以上種種皆兼收並蓄。……

 

其次,本書盡量找屬於該靈修傳統的教會人士或學者來介紹所屬傳統,以便將該靈修傳統講得更準確、深入和用欣賞的角度去看。方濟會的伍維烈修士、耶穌會的董澤龍神父、循道衞理宗的何威達博士、貴格會的龐思奮教授等都是。新教裏有一些出版物對公教沒有深入和正確認識而作出的批評,對新教和公教都沒有好處。自己介紹自己最容易讓他人了解真正的你是誰,也是最合理的了解他人的方式。對談就是讓雙方站在對等的立場,增進彼此的認識和了解,化解彼此的誤會,建立更深厚的友誼,邁向教會的合一。

 

還有,大家在閱讀本書時,會發現許多靈修傳統和運動,最終都指向耶穌基督和他所宣講的福音。不論方濟的生平,他放棄一切跟從主到他的五傷,又或者依納爵神操的練習,到玫瑰經的二十端奧蹟,還有普世博愛運動和泰澤的靈修,甚至神祕主義的與主合一,都是指向耶穌基督和回應福音的召喚。因此,與其將這些傳統視為各別不同的靈修傳統,倒不如將它們看作是上主賜予普世教會豐富而多元的神恩!

 

這些靈修傳統與我們今日的生活有甚麼關係呢?本書最後兩篇講座的文字紀錄嘗試回答這個問題。……我特別喜歡講座中提出的「港式靈修」概念。香港人的靈修,就像茶餐廳的奶茶和菠蘿油,最緊要便宜和快靚正。靈性生活可以又快又好嗎?可以不怎麼花時間就能與上主維持緊密的關係嗎?在資訊科技時代,如何與上主保持二十四小時連線而不斷線呢?怎樣把靈修生活和日常生活融合為一呢?這些都是每個生活在香港的基督徒的疑問,讓我們一起在閱讀中、在生活裏尋找答案。

(摘自《現代人與靈性生活》,序,頁4-7。)

 

蒲錦昌牧師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副總幹事、神學對談小組《牆裡牆外——神學對談系列[三]》編輯小組主席


 

牆裡牆外——神學對談系列[三]

《現代人與靈性生活》

《牆裡牆外——神學對談系列(三)》編輯小組 編
神學對談小組、基督教文藝出版社聯合出版
Cat. No. 7132.03 / ISBN 978-962-7204-02-2

 


文藝通訊 2025.01
「靈修是……」

編者語 |在多元的靈修旅程之中,重尋生命更新的節奏
文藝聚焦|靈修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鍛煉靈性修養,重新尋着與上帝的結連——專訪潘怡蓉博士、范晋豪牧師、潘耀倫牧師
主題選書|個人靈修、榮耀基督、聖化世界/黎嘉賢博士
新書導讀|靈修傳統:普世教會共享之神恩/蒲錦昌牧師

🔗2025年1月號 – 目錄
0
Wishlist 0
Continue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