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選書 2025-01
個人靈修、榮耀基督、聖化世界
靈修或不靈修,驟眼看來只是個人選擇,沒甚麼大不了。主耶穌基督一直以來向世人發出召喚:撇下一切跟隨我;使徒孜孜不倦地教導:趁在恩典之下,有生之年,在審判之前,即仍有得救機會之下,放棄舊我或血氣,竭力追求成全,直到活着如基督。明白以上的真理,應該了解成全本來就是上主對每個信徒的旨意和呼召。當然,明白歸明白,要知道靈命成長至成全不是偶然或隨機發生,必須憑着恆常操練才能做到。因此,無論是剛決志,還是歸信多年;年少,還是年老;是平信徒,還是神職人員,只要生命尚未達到如基督般,便需要靈(命)修(練)。那麼,信徒該如何靈修呢?以下我將從功夫和心法兩個層次作討論。
從功夫說起……
我在《靈命操練八課》中指出,流行二千多年的靈修功夫,都是經典之選,包括安靜、祈禱、反省等,它們不僅有聖經理據,且在沙漠教父和早期教會時代已開始盛行,一直至今,是行之有效的上乘方法。可惜,它們跟後現代主義、消費主義、尋求安舒或刺激的心態等意識潮流,格格不入;當今信徒偏向追求一時流行的片段式、感官式、情緒式等偶爾的屬靈活動,以單一次取代恆常操練,又以觸碰感官、情感或情緒為屬靈經驗。當然,新興活動並非一無是處。只是無論如何,平淡如水的傳統方法,一如以往,能助人提升靈性,甚至到達成全之境。
以獨處和安靜為例,信徒恆常單獨覲見上主,努力實踐安靜,用心聆聽祂的教導、安慰等,漸漸地,思想比以往專注和清明,心靈更安靜和鎮定,更容易掌握祂的旨意;自我價值和存在感,不再容易被個人的健康和功用、別人的標籤、事物的變動等牽動。又以省察為例,經常自我反省有助操練者敏感個人的罪思和罪行,從而減少犯罪,並且改善家庭、堂會、職場等人際關係。恆常實踐天主臨在法的操練者,既可增強上主臨在的意識,又能增添感恩的情懷。當信徒選用一種或多種功夫,以至恆常成為操練者,假以時日,不僅可提高正面心態和解難能力,身心出現毛病的機會也會大減,還跟上主有更密切的關係,靈性朝向酷似基督的方向進發。
心性的轉念
環顧全球,世界以經濟主導,城市人追求舒適和享樂,加上堂會偏重團契分享,神學教育偏重知識和輔導層面,靈修學和成全觀念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信徒在沒有強大推動和鼓勵之下,單純因上主名,自願恆常靈修,有如奇蹟。
操練者懷着這份奇蹟,做好功夫,無疑可以提高靈性,只是,要達到成全地步,就必須擴展至心法的層面。原因是,操練者舊有的神觀、世界觀、人生觀、教會觀、事奉觀等重大觀念之中,仍有很多雜質,例如,以個人想法和感受去投射上主;以事情的大小來區分輕重;愛自己堂會多於教會等。
在《聖者.成全.四條小徑》,我提出聖人和聖師走過的成全之旅,可作借鏡,教我們學效他們以上主的眼光看人生、看工作、看世界,以淨化舊有的觀念。操練者能有一位實踐操練的牧者兼靈修導師從旁作靈修指導,更為理想。在成全旅途上,上主將會賜下一份又一份恩賜和禮物。終有一天,操練者只會全心全意地愛祂,實踐祂的旨意,視每日內室操練為奉獻,視每日日常活動或勞動為事奉。如此屬靈人,將要為家庭、堂會、朋友、鄰舍、社會、國家及至世界,帶來更多更厚的愛和祝福;同時,個人的靈性將會直接影響教會整體的屬靈指數和見證能力。全球恆常靈修操練的信徒愈多,靈性總值便越高,教會質素也愈高,上主自會將信主的人數加給我們,祂亦得着當得的榮耀。這樣,靈修確是個人的選擇,卻是榮耀基督、聖化世界的不二之選。
黎嘉賢博士
靈修學家、神學博士(SEAGST/崇基學院神學院),專研靈修學、全職寫作和教學。
文藝通訊 2025.01
「靈修是……」
編者語 |在多元的靈修旅程之中,重尋生命更新的節奏
文藝聚焦|靈修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鍛煉靈性修養,重新尋着與上帝的結連——專訪潘怡蓉博士、范晋豪牧師、潘耀倫牧師
主題選書|個人靈修、榮耀基督、聖化世界/黎嘉賢博士
新書導讀|靈修傳統:普世教會共享之神恩/蒲錦昌牧師
🔗2025年1月號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