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約翰福音一章一至十八節
耶穌道成肉身的故事是全世界最偉大的故事。耶穌道成肉身的奧妙是全世界最難明白的奧秘。耶穌道成肉身的思想作為宣教的策略是全世界最有成果的策略。這種絕配全世界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因為這是上帝的傑作啊!
道成肉身
「道」一字的希臘文logos在當年是最流行的名詞,正相當於今天的原子和核子。不知道原子筆和原子絲襪究竟跟原子有多少關係,也不知道為甚麼許多篇演講的第一句話常常是「在今天這樣一個核子社會……」?沒有甚麼理由,流行嘛!
但是,約翰福音的作者卻不是在趕時髦。假如他的根據地是在以弗所的話,那裡有一個不算小的知識分子圈子,有一些有頭腦的官員和商人。當教會逐漸成長的時候,這些人因不滿本地的神秘宗教,包括本城守護神的迷信等因素,被吸引到基督的教會裡來。那時馬可、馬太、路加的三本福音書已經在他們的「藏經閣」裡了,這些好學之士除了在崇拜時候聽經文的誦讀以外,一定有時也取出來瀏覽一番,他們不禁要問一個問題:「為甚麼在這些書中的角色都是比較貧窮的、有病的、沒有社會地位的?」當然約翰知道怎樣來回答他們:「有病的人才需要醫生呀!不幸的人才需要救主呀!」約翰常常這麼回答,到一個程度連他自己都不認為這些是好的答案了。他記得當年在耶穌的時代也有達官顯要來見耶穌的,為甚麼不另寫一本福音書呢?久而久之他決定自己來寫一本福音書。這不但解決了所有問題,還把空閒時、禱告時想到的問題都寫了下來。
希臘人不是喜歡logos嗎?為甚麼不能有一個革命性的介紹呢?原來在約翰原先的信仰中,logos也頂熟悉的。原來這logos並非純希臘的,它希伯來文的對等字是十足道地的希伯來文。一部上帝的創造史是建築在「上帝說」上(創一3, 6, 9, 14, 20, 24, 26),而每說必靈,事就這樣成了。所有的誡命是上帝傳遞給摩西的話;先知之所以為先知是因為他們聽了上帝的話,能再轉述出來,他們的成功是在「耶和華如此說」和「這是耶和華說的」。
就是這樣的方法,讓希伯來的「話」(或稱為「道」)套上了logos的外衣介紹給希臘人。在主前六世紀的時候,希臘就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哲學家叫赫拉克利特的(Heraclitus)介紹logos是永存的,宇宙也藉它而存在。後來,到了斯多亞派(Stoicism)的時代,logos成了管理宇宙萬物的原理。最後,一位最懂得把猶太文化介紹給希臘學術圈的是斐羅(Philo),他把logos當作認識上帝的中間人,更革命性的從原理到人格化。到了約翰「道成了肉身」,簡直就變為人了。(讀者如要更詳細研究,請閱本社出版袁天佑著《中文聖經註釋:約翰福音》,第卅一卷)從當時人的接受情況,可以說是成功的。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而是他的「交通完成」。更不要說在教會歷史中,一度諾斯底主義猖獗,Logos-Christianity曾立下汗馬功勞。
道成肉身的目的
為甚麼要道成肉身?假如道成肉身是主體,是著作的原作:他的目的是要世人的肉身得道,肉身就是我們這些普通人。肉身得道是道成肉身的續集。茲從四方面來討論:
壹.得道是得基督
基督既然是道成肉身,得道就是得到基督。得道是多麼難的事,但是道已經成了肉身,成為跟我們一樣的人,就容易得到了,這是真正的事情,也完全是上帝的恩典。
貳.得道是走上信仰之「路」
「道(路)」在使徒行傳時期已成為專門名詞,後改名為保羅的掃羅「去見大祭司,要求發給致大馬士革各猶太會堂的文件,准許他搜捕跟從主道路(Way)的人,無論男女,都押解到耶路撒冷去。」(徒九2)保羅在聖殿中被捕,他曾懺悔地說:「我曾迫害遵行這道路(Way)的人」(徒廿二4)。過去他雖迫害信奉這道的人,不過後來他自己說:「有一件事我要承認:我是根據他們(按:控告保羅的猶太人,見徒廿四1)所認為異端的那道路來敬拜我們祖先的上帝的。我也相信在摩西的法律和先知書上所記載的一切。……」(徒廿四14)保羅在以弗所傳道的時候,「有些人頑固不肯相信,在會眾面前公然毀謗主的道路(Way)。」(徒十九9)在這些經文中充分說出這信仰是一條道路,通到上帝面前的路。正像耶穌自己曾說過:「我就是道路,……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十四6)
基督的信仰中有教義,有神學等等,但它也是人生之「道」。我們著重教義、禮儀等是對的,但是不能忽略信仰是處世立身之道。中文聖經中所譯的「行事為人」,希臘文是「行走」。保羅說:「你們『行事為人』都應該符合上帝呼召你們時所立的標準。」這是多麼有意義的話。「行事為人」才是社會人士、同學、同事、同鄉、同胞看得到的見證。
叄.聖經是上帝的話(道)
耶穌無條件地接受了今日的舊約,他隨時引用,沒有絲毫懷疑。新約中,四本福音書是他的傳記,使徒行傳是他的使徒的行述,書信是討論有關耶穌的一切,啟示錄是上帝對一位門徒的啟示,那位門徒寫了出來。這些當然是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續集,包括古代的抄寫家,保存者。後世的翻譯者、摘錄者、傳播者、販賣者,使讀者手中有一本聖經都是道成肉身的續集,使人讀了以後,能更認識上帝和耶穌基督的一切。正像提摩太後書所說的:
全部聖經是受上帝靈感而寫的,對於教導真理,指責謬誤。糾正過錯,指示人生正路,都有益處,要使事奉上帝的人得到充分準備,能做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
我們看到在以弗所書,基督精兵的配備全部是防守的,唯一的攻擊武器是「以上帝的話作聖靈的寶劍」。(參閱弗六14-18)再用希伯來書的話說:
上帝的話活潑有效,比雙刃的劍還要鋒利,連靈和魂,關節和骨髓,都能刺透,它能判斷人的慾望和意念。沒有一件事能向上帝隱瞞;一切被造的都赤裸裸地暴露在他眼前,我們都必須向他交帳。(來五12-13)
肆.有關耶穌和教會的書籍
今天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的五十周年紀念,不禁使我們想到在基督教會所辦的廣義和狹義的出版物,無論是作者、譯者、編者、印刷者、校對者、推銷者、投資者……等等,五十年來從基督教輔僑出版社到基督教文藝出版社,每一位同工,每一本書籍,無一不是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續集。這五十年在艱難中奮鬥,我們對每一位致敬。每次讀到中國教會的前輩像李提摩太等宏觀、作風、努力,不屈不撓的精神使我們慚愧,因為我們是中國人,讀的是中文,從小就在這環境中成長,應該知道自己的需要,更要全心全意地投入文字工作。非常遺憾我們的前身廣學會開始的時候都是由西教士主理。
當李提摩太與戴德生走在青島的海灘邊上,兩位各有見地,各有不同的恩賜,各有上帝所賜給他們的願景;然後各奔前程,努力去做;那是多麼值得欽佩的事。今天李提摩太的繼任者毋須盲目地跟隨,恐怕上帝不會要我們學習某一個特定的人物,但是我們應該有我們的遠景。我們站在尖沙嘴、金鐘、銅鑼灣,看那些來來往往的人,我們有甚麼感動?我們到上海外灘,到北京天安門看到那裡的許多人,又有甚麼感動?我不再需要辦萬國公報,讓所在地的官方及民間的知識分子去辦報吧;也不再需要介紹民主運動,使許多青年躲在被窩裡面看西方的民主傑作,培養他們革命的情操。一代有一代的需要,一代有一代的貢獻。外國人會退休,李提摩太走了,另一代人隨之而起。李提摩太的後一代,也是我們的前輩,專寫神學書籍,聖經註釋;他們也有貢獻。一份《福幼報》就迷死人了。
五十年不是一個短的時期,它有半個世紀。我們離開廣學會太遠了,我自己就是一個。一套中文聖經註釋,怎麼到今天還出不出來?但是我們有我們的使命。我們不必再辦報了,也不必讓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來學我們。我們的成功不在於比它們早五年,或十年;而在我們切合今天的需要,我們成為道成肉身的續集。老一代過去了,新的一代快出來吧!希望因我們的努力,別人更信主,接近主,多使一些人得道。那麼我們的續集寫得不錯了。
(原刊於《文藝通訊》2002年1月,第二十三卷第一期)